【苏肿匠心 抗癌先锋】砥砺五十载铸就微创丰碑,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跻身全国顶尖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7 13:20:00
1973年,当国内胸部肿瘤外科领域尚处萌芽阶段,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率先成立,成为我国最早一批胸部肿瘤专科。历经五十载岁月淬炼,该科室已从仅有20张床位的 “小种子”,成长为拥有128张床位、年手术量超4000台、微创手术率高达98%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稳居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胸外科专科前列,成功跻身全国顶尖行列,成为华东地区肿瘤外科的技术高地。
![]()
微创技术引领诊疗变革
重塑肿瘤治疗新格局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的手术室里,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正以其灵活精准的操作开展支气管袖切手术。这台高难度手术创口仅3厘米,患者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这正是该院胸外科“微创精准诊疗”的生动写照。
自1973年建科以来,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始终以“规范化综合诊疗”为宗旨,以“个体化精准诊疗”为导向,成为国内较早成立的胸部肿瘤外科专科。目前,科室已形成肺癌外科、食管癌外科、纵隔外科三大亚专科体系,开放床位128张,年手术量突破4000台。在许林、张勤、尹荣、蒋峰、李明等几代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科室连续多年跻身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胸外科专科前十,成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胸部肿瘤诊疗中心。
在肺癌与纵隔肿瘤亚专科建设中,胸外科创新提出“一大一小一综合”的发展思路。“一小”聚焦微创技术革新,科室秉持“手术创伤最小化”理念,构建了完善的胸部肿瘤微创诊疗体系。2007年,当传统开胸手术仍占主流时,科室已在全国较早开展胸腔镜微创诊疗;2019年,作为华东地区肿瘤专科医院的先行者,引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截至2023年,95%以上的肺癌手术实现微创化,手术切口从传统的20余厘米大幅缩短至3厘米,食管癌微创手术比例也达80%左右。
“一大”体现在复杂肿瘤诊疗领域。在学术带头人许林院长的带领下,中央型肺癌与复杂纵隔肿瘤外科治疗形成独特优势,开展的自体肺移植手术患者术后最长存活已达23年。
“一综合”强调规范化诊疗体系建设。2014年,科室牵头开展江苏省肺癌规范化诊治临床研究并制定行业规范,推动了区域肿瘤诊疗的标准化进程。
技术突破的步伐从未停歇。科室整合E-BUS(超声支气管镜)、磁导航等尖端设备,建成精准诊疗平台,使肺小结节诊断符合率突破95%;创新“胸腔镜下无血肺切除”技术,为晚期患者打开生命通道;首创“非开胸食管拔脱术”,为早期患者开辟微创治疗路径;更成功攻克支气管胸膜瘘等临床治疗难题。
多学科协作攻克诊疗难题
创新技术惠及广大患者
在肺癌、食管癌等专病诊疗领域,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打造了具有“一体化”特色的诊疗模式,尤其在肺癌领域实现了“微创诊疗全覆盖”。据副院长尹荣介绍,科室近期成功获批国家卫健委肺癌介入诊疗基地,目前已开展消融、冷冻等超微创技术。
科室构建的肺癌“防筛诊治康”全链条管理模式已颇具规模:在筛查端,覆盖全省13个地市的肺癌早筛网络已初步成型;在康复端,通过无管化麻醉、快速康复护理及疼痛管理等多学科协作机制,联合社区开展术后康复指导,形成了完整的服务链条。凭借这一体系化建设成果,2025年3月,该科室成功获评全国仅12家的国家卫健委“肺癌全程管理标杆中心“。
肺小结节一直是老百姓高度关注的健康问题,曾因诊断技术的局限成为医疗界的难题。2015年,在许林院长的牵头下,李明所在的医疗团队整合了胸外科、影像科、内科、放疗科、病理科的精锐力量,组建了多学科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团队。该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诊断-治疗-术后病理”一站式闭环服务体系,通过跨学科协作与技术整合,将肺小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为患者提供了精准的诊疗方案。
“诊断不易,治疗更需精准创新。”李明教授指出,虽然胸腔镜下微创切除是肺小结节的首选术式,但由于结节深藏于肺组织,术中定位困难,传统的有创定位方式常常给患者带来痛苦。为此,李明团队自 2012年开始探索无创定位技术,历经5年的临床实践,于2017年成功建立了“解剖定位法”,通过术前CT精准研判结节周围的血管、支气管等解剖结构,术中依据解剖标记划定切除范围,彻底告别了有创定位时代,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手术舒适度与治疗体验。
“每一项技术突破都始于患者的信任。”李明教授在回顾技术创新历程时强调,医患之间的信任纽带是医疗进步的核心动力。这种双向奔赴的信任机制,正推动着科室微创技术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该团队已形成了以多学科MDT为诊断基石、以微创技术为治疗核心的肺小结节诊疗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为肺部疾病患者筑起了精准医疗与医患信任的双重健康防线。
团队引领学科全面发展
多元布局展望未来蓝图
科室技术优势的背后,依托的是持续攀升的科研实力。由许林院长牵头组建并完成第二轮重组的省重点实验室,推动科室在肺癌、食管癌研究领域实现多维度创新突破:与企业联合研发的血液早期筛查技术,相关成果不仅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更在全国多家医院实现临床转化应用;在肿瘤转移机制与耐药性研究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联合放疗科、内科创新推出“大分割放疗+免疫治疗+手术”的综合诊疗方案,显著提升了局部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机会与预后效果。
这些科研成果转化直接体现在临床数据的跃升上:自2013年依托恶性肿瘤分子生物学及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以来,科室连续12年斩获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中国医院科技排行榜》中多次跻身全国前十,最佳排名位列第七。
如今,科室以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平台支撑,聚焦肺癌、食管癌等高发肿瘤领域,建立具有江苏人群特征的生物资源库,形成高层次转化医学创新团队。在遗传易感性早诊标志物、分子机制研究、个体化治疗转化三大研究方向上,科研成果硕果累累:连续12年获得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12项面上项目),承担国家级课题27项、省部级课题28项,累计科研经费超4000万元;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科技一等奖3项等20余项科技奖励,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部分已实现转化),主编及参编专著、教材13部,重点实验室在多次评估中获评优秀。
在教学领域,科室现有博硕士导师10名,累计培养博士后及研究生百余人,多人荣获省级荣誉与国家奖学金,进修医生覆盖江苏、安徽、山东等省份;持续举办肺癌、食管癌国家级继续教育班,累计参会超千人次,为省内外医疗行业输送大批专业人才。
从微创技术的迭代升级到全链条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以许林院长为核心的医疗团队,正以“临床为基、科研为翼”的发展战略,持续推动我国胸部肿瘤诊疗向精准化、微创化、全程化方向迈进,为更多肿瘤患者点燃生命希望之光。
通讯员 胥林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拍摄 杨泽华 李铭哲 于房浩
剪辑 王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