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开讲啦!坦桑驻联合国代表为援桑医疗队授斯语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1 15:43:00

当地时间10月30日正午,桑给巴尔的阳光格外炽热,金色光芒洒满中国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驻地的庭院与走廊,为这场跨越五十余载的中桑友谊之约,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坦桑尼亚驻联合国代表苏莱曼,偕同其母亲——桑给巴尔前卫生部长哈桑妈妈,受邀走进第35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驻地。这对与中国医疗队有着数十年情谊的母子,此次以特殊的“语言老师”身份到访,为队员们开启了一堂充满温情与敬意的斯瓦西里语课程,让跨越国界的友谊在语言交流中愈发深厚。

“Jambo!”医疗队队长包增涛率先上前,用刚学不久的当地问候语热情迎客,随即紧紧握住哈桑妈妈的手。年过九旬的哈桑“妈妈”精神矍铄,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随即用流利又标准的中文回应“你好”,熟悉的问候瞬间打破了陌生感,让会议室里的氛围立刻热络起来。对于苏莱曼与哈桑“妈妈”而言,医疗队驻地早已不是陌生的场所——数十年来,无论援桑医疗队的队员如何轮换,他们总会在百忙之中专程到访探望,送上关心与祝福。这份跨越时光的牵挂,早已成为双方心照不宣的默契,更成为中桑友谊的生动见证。而此次到访,更添了一份特殊意义:应包增涛队长之邀,母子二人化身“语言导师”,希望通过教授实用的斯瓦西里语,为队员们搭建起更顺畅的医患沟通桥梁,让医疗服务更贴心、更高效。

授课环节中,苏莱曼结合队员们的工作与生活需求,精心挑选了医疗问诊、日常交流等场景的常用表达,从“您好”“谢谢”“请坐”等基础问候语,逐步延伸到“哪里不舒服”“需要休息”等医疗实用对话。他耐心拆解每个词汇的发音要点,用生动的举例帮助队员理解用法;哈桑“妈妈”则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笔记本,一边逐字逐句领读,一边用钢笔工整记录下重点词汇和发音技巧,遇到队员们发音不准确的地方,她会轻轻放慢语速,反复示范,直到大家掌握为止。队员们围坐成一圈,专注地跟读、认真记录,时不时举手提问,会议室里回荡着中英文与斯瓦西里语交织的学习声,暖意融融,学习氛围格外浓厚。

正当大家沉浸在紧张又愉悦的学习中时,一楼厨房飘来阵阵浓郁的中国菜香气,悄然打断了课堂。医疗队厨师王中强系着沾着面粉的围裙,笑容满面地探进头来,轻声招呼:“开饭啦!特意给两位贵客准备了道地的中国菜,快尝尝鲜!”众人簇拥着苏莱曼与哈桑“妈妈”来到餐厅,餐桌上早已摆满精心烹制的连云港特色菜肴,色彩鲜亮、香气扑鼻。翻译张传钰逐一介绍每道菜品的特色与做法,母子二人拿起餐具品尝后,当即竖起大拇指,连连用斯瓦西里语夸赞大厨的精湛手艺。

相聚的时光虽短暂,却在彼此心中留下了深刻而温暖的印记。临别之际,哈桑“妈妈”拿出笔记本,郑重地写下一行斯瓦西里语:“Asante kwa chakula na ujuzi wenu”(意为“谢谢你们的美食与善意”),以此定格这份跨越国界的深厚情谊。随后,全体队员与苏莱曼、哈桑“妈妈”在驻地庭院前亲切合影,镜头将一张张灿烂的笑容与真挚的情谊永远定格。这场充满温情的语言课与午餐之约,不仅让队员们收获了实用的语言技能,更让中桑两国跨越半世纪的友谊在欢声笑语中续写了又一段动人篇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