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1岁娃“大腿沟”鼓起个“包”,安静时不明显哭闹时很突出,应重视!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9 16:33:00

扬子晚报网11月9日讯(通讯员 刘海霞 赵宇航 记者 陈咏)1岁娃“大腿沟”鼓起个“包”,安静时不明显,哭吵、蹦跶时肿块会变得突出,啥情况?9日,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借近期的一起病例,给年轻的爸爸妈妈普及关于疝气的相关知识。

小儿疝气应重视

为什么会发生疝气?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外科、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万金介绍,小儿腹股沟斜疝本质上是腹壁的先天缺损——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合。出生后,若胚胎期睾丸下降形成的通道未闭合,腹腔器官会在腹压增高时(如哭闹、咳嗽)突出。腹股沟斜疝可见于各年龄儿童,多数是男孩。特征是“可复性包块”——一侧或双侧、腹股沟或阴囊出现肿块,患儿剧烈哭吵、咳嗽、站立、蹦跶、便秘时肿块会突出;平躺、安静、睡着时肿块会变小或消失。

记者了解到,早产儿疝气高发,1岁内是发病高峰。这个看似微小的腹壁缺口,如果处置不当,一旦发生“嵌顿”,可能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后果。专家表示,疝内容物突然不能回纳,发生疼痛等症状,称为“嵌顿疝”。“疝嵌顿”有三大征兆,1.包块变硬:无法推回且发红发紫;2.剧烈哭闹:触碰包块时疼痛加剧;3.全身症状:呕吐、腹胀、发热。严重时伴阵发性局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急性肠梗阻症状。

专家称,1岁内婴儿嵌顿发生率达30%,居家一旦发现疝气嵌顿迹象,应先让孩子平卧、保持安静,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男孩疝内容物常卡压精索,可能影响睾丸发育,进而影响生育功能。女孩常见疝内容物是卵巢、输卵管等,也可能影响生育。一旦确诊,有条件者应尽早手术治疗。观察法仅限6个月内婴儿,且具备包块小、可复性好、无嵌顿史这三个条件。6个月内自愈率约70%,1岁后降至1%以下。观察期间避免腹压增高,须控制哭闹、预防便秘发生。更严重的则必须进行手术,这是唯一根治方案。腹腔镜手术为首选,尤其适合双侧疝气,术中可探查隐性疝,并发症率低于0.5%。

专家提示,小儿疝气虽常见,但不可忽视。1岁以上小儿疝气或嵌顿疝需尽快手术,不能“等长大再说”。微创手术安全高效,术后1周即可恢复正常生活。如果孩子可疑疝气,可预约小儿外科门诊,超声检查即可确诊。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