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名医基层行|移动医院开进六合社区,省级专家“云端”阅片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5 15:29:00

移动CT筛查车开进社区,省级专家通过5G网络远程操控机械臂为居民完成超声检查……近日,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三乡行”公益医疗行动第八次走进社区,来到南京六合区龙池街道新集社区,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精准送达居民身边。

面对居民们对肺结节的普遍焦虑,该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明在现场做了深入浅出的科普讲解。他形象地解释道:“肺结节并不是‘定时炸弹’,不会一按就爆。它的生长遵循自然规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我们只需‘掐准’随访时间,就能安全地进行监控。”

“流动医院”开进社区,远程诊疗实现“零时差”

活动现场,两辆来自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移动筛查车尤为引人注目。据该院对外合作处副处长、主任护师赵云介绍,“三乡行”是该院在6月底发起的大型公益项目,依托专家团队和先进诊疗设备,将服务送到基层。

“我们的CT、乳腺和甲状腺检查数据都会同步上传至医院。”赵云主任特别指出,即便乳腺和甲状腺专家未亲临现场,也能通过科技实现“隔空问诊”。“我们本院B超室的专家可以通过5G网络,实时同步看到图像,并对疑难病例进行远程操控检查,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让优质资源真正下沉。”

专家巧喻科普:大多肺结节属良性,原位癌如"吃奶的老虎"

除了精准的筛查,专业的科普同样是本次活动的重要一环。针对居民对肺结节的普遍焦虑,李明主任首先给出安心数据:成人发现肺小结节是普遍现象,超九成是良性病变,无需过度担心。对于有肿瘤潜质的少数结节,他解释说其生长有漫长的“倍增时间”,并非“定时炸弹”,遵循医嘱定期随访即可。对于“没症状就不用查”的普遍误区,李明主任特别强调,早期肺部肿瘤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主动进行筛查才是关键。

针对不少居民一看到“磨玻璃结节”就紧张的情况,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原位癌就像一头‘吃奶的老虎’,虽然也是老虎,但在专业监测下是相对安全的。我们要做的是定期观察,在它‘想要吃肉’之前及时干预,这样既安全又有效。”

从远程诊断到远程手术,医疗技术实现新突破

将优质医疗资源送至基层,除了将筛查服务送到“家门口”外,更关键的是要让百姓在本地就能获得精准的手术治疗。李明主任指出,远程手术技术正让这一目标成为现实。“我们正在探索将远程手术设备直接部署到基层医院的可能性。通过这项技术,专家在省肿瘤医院就能实时操控基层医院的手术机械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省级医院同质化的手术服务。”

李明主任进一步解释道:“未来,这套系统甚至可以搭载在移动医疗车上,形成‘流动手术室’,深入更多社区和乡镇。”他展望道,“从远程诊断、远程检查到远程手术,我们正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将省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完整地、系统地输送到基层。”

形成管理闭环,为高危患者开辟“绿色通道”

经过十余场活动的积累,“三乡行”已形成品牌效应,并建立了一套成熟的长效管理闭环。“从车队、人员管理到后续数据跟进,我们有一个专业的团队。”赵云主任透露,所有筛查数据统一归口于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管理。“对于活动中发现的筛查指数阳性病人,健康管理中心会点对点联系,并为其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他们能顺畅地到医院进行后续就诊和检查,形成一个完整的跟踪服务链条。”

对于“三乡行”的未来,赵云主任表示,目标是从“临时性”的公益行动,转向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长效化”的固定合作。她透露,“我们正在通过这种形式探索院府合作、支部共建等点对点服务模式,后期将积极推进,目标是形成定期、持续的服务机制。”

据悉,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三乡行”行动将持续推进,通过“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不仅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更致力于将“以健康为中心”的防治理念深植人心。

通讯员 夏晓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