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牙不补,后果不止是“漏风”!医生提醒,抓住修复“黄金期”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6 17:45:00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对于缺失一两颗牙齿并不在意,只要不影响吃饭、不影响美观就不去处理。但其实,这种观念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口腔健康危机。南京同仁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李琳提醒,牙齿缺损并非孤立问题,牙列紊乱、牙槽骨萎缩、邻牙龋坏、牙周病等等可能都是它的连锁反应。
牙列缺损与牙周病是一对“难兄难弟”
前不久,李琳就遇到了一位典型的因为牙周病未及时治疗而导致牙齿无法保留的患者。“这位患者其实是陪朋友来看牙的,但我无意中发现她的牙齿明显呈扇形往外展开,就怀疑是重度牙周炎,再一问得知她的牙齿早就不能吃硬的食物了,而且牙龈反复红肿。”李琳介绍说,因为在牙周炎晚期,由于牙槽骨严重吸收,牙齿支持组织丧失,除了会有明显松动,牙齿也可能出现扇形散开、伸长或倾斜。“后来就建议她做个检查,结果只有两三颗牙齿还有保留价值。”
牙周病一直都是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它是一种由牙菌斑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破坏性疾病,攻击的不是牙齿本身,而是支撑牙齿的“地基”,即牙周组织。而牙周病与牙列缺损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加剧的恶性循环关系。“牙周病会导致牙槽骨萎缩、牙龈退缩,牙齿的支持力就会减弱,最终导致松动、移位甚至脱落。而一旦有牙齿缺失,剩余的牙齿负担加重,长期承受过大的咬合力,又会进一步加速牙周组织的破坏。”李琳形象地比喻道,一颗牙的缺失,可能就因此开启了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口腔健康崩塌。
“很多人可能是在某次熬夜、感冒或饮酒后,突然出现牙龈肿痛、无法咀嚼,才匆忙就医,这通常就是慢性牙周炎急性发作的表现,其实牙周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只是未被重视。”李琳补充说,除此之外,龋齿、外伤等也是牙列缺损的常见原因。外伤比如意外摔倒、运动撞击等等导致的牙齿折断、脱落,如果牙根也严重受损无法保留,就会立即造成牙列缺损。
拔牙后三至六个月,是修复“黄金期”
面对牙周病、龋齿等与牙列缺损的威胁,早期预防和定期维护是关键。“我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牙。”李琳表示,洁牙不仅能清除牙结石和牙菌斑,更是发现早期龋齿、牙周炎、食物嵌塞等问题的重要时机。“及时处理小问题,才能避免未来更大的痛苦和花费。”
目前,牙列缺损主流的修复方式主要有三种:
活动义齿:最为经济简单,但异物感强,需每日取下清洗,长期使用可能对挂钩的邻牙造成磨损。
固定桥:在种植牙普及前最接近天然牙的修复方式,但需将缺牙区两侧的健康牙齿磨小,属于“损伤性治疗”,且无法阻止缺牙区牙槽骨的继续萎缩。
种植牙:被誉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通过在缺牙区牙槽骨内植入种植体,再安装牙冠,不损伤邻牙,能有效维持骨组织健康。单颗牙齿的手术时间通常在半小时左右即可完成,采用局部麻醉,创伤小,术后即可进食。
“而对于已经出现牙列缺损的患者,一般建议拔牙后三至六个月开始修复。”李琳解释说,如果过早修复(尤其是固定桥和种植牙),牙槽骨还在吸收和变化中,做出来的假牙可能后期会不密合。年龄大的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增加恢复时间。
当然,牙列缺损的患者究竟选择何种修复方式,需结合缺失牙的数量、部位,牙槽嵴组织缺损程度,剩余牙齿健康状况、全身健康状况,以及患者的要求、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医生会根据口腔检查结果,与患者积极沟通后确定并执行治疗计划。
视频 杨泽华 许倩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