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心梗救治日 | 心梗求救信号有时不在“心”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0 19:40:00

每年的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今年延续“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的宣传主题,强调“有胸痛、早求救、速通血管、早获益”的急救原则。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老年医院)心血管病科专家提醒,除“胸痛”症状之外,部分人群因症状隐蔽,心梗求救信号有时不在“心”,直接导致漏诊率较高。正确识别与急救,能让心梗患者生存率有效提升。

心梗日“1120”的两层含义

1、及时拨打120。强调患者在出现急性胸痛等心梗症状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2、争取救治“黄金时间”120分钟。即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这五类“非心”症状,可能正是心梗的“信号”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老年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邢俊武介绍说,心脏的感觉神经与腹部、肩部、颈部等部位的神经联系密切。当心肌缺血缺氧时,神经信号可能“错位”传递,导致其他部位出现疼痛或不适,医学上称为“牵涉痛”或“放射痛”。以下是常见的“非心”求救信号:

1、上腹部疼痛:像“吃坏了肚子”,但更“致命”

心梗引发的腹痛多为持续性剧烈绞痛,位置在胸骨下方或上腹部,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服用胃药无法缓解。与普通胃炎的区别在于:胃炎是“阵发性隐痛”,有反酸、嗳气等症状;而心梗腹痛是“绞着疼”,像有块石头压在肚子里,还会“串”到胸部。若腹痛伴随胸闷、呼吸困难,或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务必立即就医。

2、肩背、颈部、下颌疼痛:像“肩周炎”,但“静息时也疼”

心梗的放射痛常表现为左肩、背部、颈部或下颌的“牵扯痛”,像电流一样从胸口传到这些部位,尤其是静止时也疼,休息或贴膏药无法缓解。肩周炎是“动的时候疼”(如抬胳膊、梳头),而心梗肩疼是“不动也疼”,还会“连带着胸口闷”。

3、呼吸困难、胸闷:像“哮喘发作”,但“爬楼梯更喘”

部分心梗患者发病初期甚至没有疼痛,只表现为突然气短、胸闷,像“胸口被堵住”,爬楼梯或稍微活动就喘得厉害,甚至无法平卧。若胸闷伴随乏力、头晕,或有冠心病史,需立即拨打120。

4、头晕、乏力、晕厥:像“低血糖”,但“补糖”也没用

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因神经病变,对疼痛不敏感,心梗时可能只有头晕、乏力,甚至突然晕厥。这种症状虽然像是低血糖,但是也好区别:低血糖会有“心慌、手抖、饥饿感”,补糖后迅速缓解;而心梗头晕是“持续昏沉”,伴随胸闷、出冷汗。

5、其他“说不出的难受症状”

有些患者会描述“全身不舒服”“没力气”“心里发慌”,但说不出具体哪里疼。这种“模糊不适”也可能是心梗的早期信号,尤其是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者),需警惕。

预防心梗比“识别症状”更重要

虽然心梗的“伪装”很狡猾,但它完全可以提前预防。邢俊武主任介绍了以下五种关键预防措施:

一是控制“三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心梗的“元凶”,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遵医嘱用药;

二是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栓风险;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诱发心梗;

三是规律运动:每周坚持健步走、八段锦等健身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维护心血管健康;

四是健康饮食:少吃高油、高盐、高糖、高脂食物,多吃蔬菜、全谷物;

五是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心电图、心脏彩超,有冠心病史者需做冠脉CT或造影。

通讯员 杨璞

许倩倩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