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

数字时代,“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如何实现?南大团队原创成果提供理论支点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0 19:18:00

“十五五”规划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万物智能互联的数字时代,“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如何实现?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安同良教授表示,将“大水漫灌”的普惠式创新激励政策转向“精准滴灌”的靶向式创新激励政策,方能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双驱动”。

万物智能互联的网络空间里,每个主体都是创新者

安同良教授介绍,当前,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数字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通用技术革命迅猛发展,人类正在迈入“人机物”融合共生、万物智能互联的数字时代。传统创新理论已经无法清晰刻画数字时代企业创新行为的内在特征以及创新速度迭代加快的内在动因。创新经济学研究的前沿,正在聚焦以新一代信息通用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引致企业创新行为的革命性变化。

对此,安同良、魏婕、姜舸在2023年首次开创性提出“互联式创新”概念。“互联的网络空间里,每个主体都是创新者。互联式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间的关联度更高,处在网络枢纽位置的关键创新主体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创新绩效。”安同良介绍,当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追赶国家,产业政策均强势回归到经济政策的中心,我国的创新激励政策亟需关注如何找到关键创新主体,并对其进行靶向性支持和保护,从而保障创新链、产业链的安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安同良建议,我国的创新激励要从“大水漫灌”的普惠式创新激励政策,逐渐转向对企业科技创新的“精准滴灌”。“普惠政策就是‘大水漫灌’的代表,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促进全体企业的创新绩效。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难以确定哪些是真正的创新型企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安同良、闻锐等提出的“精准滴灌”则是从企业个体层面出发,瞄准特定企业主体进行研发补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各种靶向性创新激励政策。

相关理论在2023年全国首发,领跑互联式创新理论研究

记者了解到,由安同良教授等首提的“互联式创新”理论,原创性重大成果《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企业互联式创新》在2023年10月就已经发表在国内社科顶刊《中国社会科学》。此后,安同良教授团队在实践中对理论不断丰富和修正,日渐成熟的“互联式创新”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理论支点。现如今,“互联式创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界认同,研究队列不断庞大,一大批中国学者正在加入到实践创新的理论支持队伍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企业发展强有力的信心。

“提出‘互联式创新’理论,是想在数字时代为中国技术后发企业的知识搜寻、核心技术突破与创新规制提供新启示。”安同良说,当前国际上,创新政策愈发精准靶向化,只有对真正的创新型企业,如华为、中兴等进行靶向化支持,方能让基础研究的“深蹲助跑”与产业发展的“加速冲刺”相互助力,将推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不断迈出新步伐,生发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源源动力,打造国家创新体系的效能式提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