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考研新变化!多所高校调整初试科目,数学更受重视了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0 19:56:00
伴随着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临近,研考再次成为考生们热议的话题。高校专业和初试科目主要有哪些变化?招生单位新增专业体现哪些趋势?考生备考要关注什么?记者注意到,今年越来越多高校将初试科目由自命题调整为全国统考,延续了近年来硕士研究生考试统一命题的一大趋势,这一调整也受到了大部分考生的欢迎。
江苏多所高校调整研考初试科目
根据教育部有关部署,鼓励招生单位优先选用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试卷,或招生单位间联合命题。今年多所高校2026年考研初试科目,自命题科目改为统考科目,主要涉及计算机、教育学、历史学、医学等专业。
在江苏省内,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均已将计算机相关自命题科目调整为全国统考“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南京师范大学也明确,中国史和世界史科目改为“313历史学专业基础”。此外,今年南京大学同样将中国史和世界史科目调整为“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在全国范围内,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已纷纷将计算机相关科目改为“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天津医科大学、宁波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改考“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昌大学等校的教育学、历史学相关专业也分别改为“311教育学专业基础”和“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统考改革趋势早有显现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统考趋势在近年已逐步显现。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2023年发布的《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从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起,教育专业学位硕士业务课考试科目将增设全国统一命题科目,供相关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这标志着统考科目进一步扩展至教育专业领域。
专家分析,初试科目统一命题已成为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重要方向。根据《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目前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英语、数学、教育学专业基础、心理学专业基础、历史学专业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教育综合等。自2021年起,教育部每年都在相关文件中明确“鼓励招生单位选用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试卷”。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一大变化是多所高校多个专业新增或调整了数学初试科目,数学可能会成为部分文科考研的新门槛。
一些高校的哲学、公共管理学科,开始增设数学科目考试,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专业逻辑学方向原初试科目701马克思主义哲学调整后改考数学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120400)专业由原来的(633)公共管理和(873)公共政策调整为数学(三)和公共管理综合、山东大学逻辑学专业的初试业务课(一),也确定改为数学(三)。
考生欢迎统考趋势,期待推进阅卷标准化
面对统考范围的扩大,考生群体普遍持积极态度。不少考生在社交平台表示,统一命题有助于实现试题难度的一致,使所有考生能够在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备考,体现了招生考试制度的优化方向。
曾参加2024年研招的“二战”考生“Harry”分享了他的经历:因当时报考院校仅接受统考科目考生调剂,尽管分数较高,他仍遗憾落榜。而其目标专业调整为统考科目,制度壁垒也就自然消除。
值得注意的是,在统考推进的同时,不少考生进一步呼吁推动阅卷标准的统一。有观点指出,当前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在阅卷尺度上仍存在差异,可能影响分数跨区域、跨校比较的公平性。因此,在“全国一张卷”的基础上,实现“一个阅卷标准”成为不少考生的共同期待。
事实上,无论是统考还是自命题,研究生招考始终需要在标准化与特色化之间寻求平衡。对考生而言,既要扎实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也需提前了解报考院校的学术特色与培养方向;对高校而言,则需在初试统一筛选的基础上,通过更加科学、多元的复试设计,实现精准选才,最终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双向提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