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青行 一生情①|共赴山海青春行 教育之花绽高原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6 11:35:00
长江万里连青苏,一脉同泽两地途。自2022年7月第五批江苏援青团队来到青海,江苏240名教师和306名支教研究生接续努力,在平均海拔4058米的高原上,书写着“教育援青”的温暖答卷。来自南通大学“莫文隋”支教团的“00后”曾小茹,就在这里开启了“支教一年,自教一生”的奔赴。
“看到这些漂亮而有生命力的格桑花,我心里坚定了一个想法:要将教育援青事业,一棒一棒传下去!”说这话的,是23岁的第26届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曾小茹。一年前,8名“莫文隋”支教团成员来到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开启“支教一年,自教一生”的双向奔赴。在国家对口支援“十四五”中期考核中,江苏首获第一等次,“组团式”援青做法获中组部等肯定,海南州在青海省考核中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综合优秀地区。全国教育援青大会上,江苏作经验交流。
“00后”跨越山海青春逐梦
曾小茹这批“莫文隋”支教团成员共8人,都是“00后”。高原超乎想象的紫外线,晒得他们的脸庞黝黑,但一笑起来,“莫文隋”们依然是江南儿女温婉俊秀的模样。曾小茹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2015年,南通大学入选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因为“莫文隋精神”是南通走出的一个全国性的精神文明标杆,便以“莫文隋”命名为南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如今已是第十个年头。
8名支教团成员,每人每周授课超10小时,执教6门科目,覆盖17个班级、850余名学生,所带班级科目成绩优异。年轻的支教老师深受当地孩子喜爱。在推普周系列活动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如今“苏超”正热,他们在学校创立了南通大学莫文隋“隋心筑梦足球队”,鼓励孩子们勇敢地追逐梦想。
在距离贵德县数百公里的西宁市青藏铁路花园学校,来自六年级四班的郭守沁怡同学,雀跃地跟记者说着她的心里话:“我参加了南京研学活动,感受到不同的风光,那是南京博物馆的悠久历史,是夫子庙的热闹,是小桥流水的温柔,还有南京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宁宁协作,相伴成长,这是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与老师们的精彩课堂绘制而成的画卷。”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副校长邹小飞挂职西宁市青藏铁路花园学校校长。他介绍,学校以青藏铁路精神为统领整合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南京的挂职团队强化精细管理赋能,努力培育当地良师,激发教师内生发展动能。“变‘输血’为‘造血’,引进来和走出去缺一不可。”
教研处主任焦俐真切感受到三年来学校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先后邀请70余位江苏教育专家名师开展线上线下送培送教活动,影响辐射学校及全市教师1500余人次。选拔33名青年教师与南京名师结成师徒。”学校实现了与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金陵微校、鼓楼e学校三级智慧教育平台的互联互通,全校教师一键登录,资源共享。
数年播种,教育援青花开灿烂、星火燎原。未来,江苏教育援青人还将继续传递这份爱的接力棒,让教育之光,照亮更多高原学子的未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春宁 马燕 徐兢
摄影 朱君贤 朱信智
剪辑 朱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