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

南京一小学美术老师用AI在班级办了场玩具设计展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7 17:51:00

“我的布老虎长出金色绒毛啦!”“拉布布的翅膀会发光!”近日,南师附中新城小学二年级的美术课堂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玩具设计展”。在《玩具世界》这一大单元课中,美术老师张若昕带着AI技术走进教室,让孩子们笔下的平面画作瞬间“跃出纸面”,变身巨型立体玩具。孩子们还可以和自己设计的‘巨型作品’合影留念,体验一场充满未来感的艺术之旅。


画笔跃出纸面

平面创意“立体复活”了

“看,我画的小熊‘活’了!”课堂上,惊叹声此起彼伏。原来,美术老师张若昕运用AI图像生成技术,将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绘画,实时转化成了生动立体的玩具模型。原本停留在纸上的线条与色彩,瞬间变成了细节丰富的巨型虚拟装置。这一神奇的转变,让抽象的创意得以具象化呈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与成就感。

“从教十年,我一直琢磨怎么让美术课更灵动更有趣。”张若昕告诉记者,“AI不是替代孩子的创作,而是帮他们把脑子里的‘小宇宙’具象化。孩子们画的线条可能稚嫩,但里面藏着最纯粹的想象,我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把这份想象‘落地’,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我的想法真的能变成这样’。”


教室变身展厅

惊喜彩蛋让孩子“哇”声一片

更让孩子们惊喜的是,教室的大屏幕突然切换场景,一座光影流动的虚拟美术馆缓缓展开——屏幕上,孩子们的作品被放大成三米高的巨型展品,灯光顺着展品轮廓流动,连细节都清晰可辨。当孩子们在“展厅”中找到自己设计的玩具,并看到它们熠熠生辉时,不少学生雀跃欢呼:“我设计的玩具真的在展览!”

“我想打造的不只是一场‘展示’,而是一次‘沉浸式体验’。”张若昕看着孩子们兴奋的雀跃的样子,言谈间也跳动着喜悦的情绪。“当孩子觉得自己的作品被认真对待,甚至能‘走进’仿真美术馆,那种成就感会扎根在心里,让每个孩子都敢表达、愿创造,是我希望通过美术这门课带给孩子的体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已不是张若昕老师第一次尝试在美术课堂融入AI科技了。前不久五年级的表情包设计课上,她就用AI技术让孩子们笔下的静态画作“活”了起来:耷拉耳朵的兔子眨了眨眼,圆滚滚的熊猫晃了晃脑袋,……她还将孩子们的作品做成了“表情包小剧场”视频集锦。“当听到教室里‘哇’声一片时,我也特别有成就感。”张老师说。


科技赋能美育

在孩子心中播下创新种子

“那次课后,有好几个孩子追着我问‘下次还能让画动起来吗’。”张若昕笑着说,“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科技就像一座桥,把孩子的创意和现实连起来,让内向的孩子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AI从来不是美术课的主角,孩子的想象力才是,我只是用技术给他们的创意搭了个‘舞台’。”

“美术的核心是激发,而不仅仅是教技法。”张若昕表示,“AI是孩子创意的‘放大镜’,它打破了教室的边界,让孩子们完整经历从构想到‘现实’的创造过程。当他们亲眼看到自己的画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会明白‘创造’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这颗热爱艺术、敢于创新的种子,说不定以后就会发芽。”

这场AI与画笔碰撞的玩具设计展,不仅让美术课变得生动有趣,更让孩子们在动手画、动手玩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与科技的跨学科双重魅力。正如张若昕所说:“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记住,艺术可以很好玩,科技也可以很亲切,而他们的每一个奇思妙想,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图片、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