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江苏法院去年以来新收一审金融商事案件66万余件,审结涉案额近5100亿元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0 22:38:00

江苏法院充分发挥金融商事审判职能,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从严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金融强省建设。2024年至2025年8月,全省法院新收一审金融商事案件66万余件,涉案标的额超5600亿元;审结一审金融商事案件61万余件,涉案标的额近5100亿元。数量居前五位的案件类型为民间借贷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保险纠纷、追偿权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

银行利用优势地位收费不服务,法院判服务费抵扣利息

江苏法院服务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出台专项司法政策,助推高质量金融供给,共审结一审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票据纠纷、保理合同纠纷等案件1.6万件,涉及金额近240亿元,助力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有效利用自身资产资源获得融资。

在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法院依法认定新类型担保的法律效力。省法院审结的涉租金应收账款质押担保案件,依法认定金融机构就评估价值为6.5亿元的商场未来租金应收账款享有优先受偿权。南京中院审结的涉将来知识产权质押案件,依法认定某科技型小微企业以名下现有及将来知识产权作为借款质押的合同效力,判决债务人应当协助办理新增知识产权质押登记。

针对融资贵问题,全省法院在审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时,严格把握金融借款利率司法保护上限,对于质价不符的服务费依法不予认定。苏州法院在一起案件中,认定商业银行利用优势地位强制收取的1500万元服务费但未提供实质服务,判决该费用抵扣借款本息,切实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向投资者推荐“高风险”基金,法院判银行赔了23万

省法院在一起涉资管合同纠纷案件中,揭开了当事人通过多层嵌套产品操纵股价的复杂安排,依法作出否定性评价,有力打击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的出借行为。

苏州法院审结了“互动易平台”信息披露违法第一案,判决上市公司及该虚假陈述行为直接负责人员对投资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有力震慑此类虚假陈述行为,切实保护了投资者合法权益。

依法审理各类涉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案件,重点评价金融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履职情况。尹某的投资者风险测评结果为“进取型”,银行却向其销售了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尹某通过APP认购了该产品100万元,并支付认购费1万元。后该产品发生亏损,尹某共收到回款77万余元,本金亏损23万余元。法院审理认为,银行不仅无法证明测评由客户本人真实完成,且即便测评属实,“进取型”与“高风险”产品亦不匹配,最终判决银行赔偿投资者本金损失23万余元及利息。

对于市场出现的非法金融活动,法院坚决予以打击。南通崇川法院审理的一起“汽车售后回租”案件中,某公司以卖车后租回并可回购的模式向消费者提供融资,实为未经许可变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法院通过穿透式审查,认定该行为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判决合同无效,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

此外,全省法院积极运用调解等方式化解金融纠纷,助力企业纾困。在连云港法院审理的一起服装厂贷款纠纷中,法院引入案外人为债务提供担保,促成银行与企业达成分期还款调解方案,既保障了银行债权,又让近80名员工所在的企业得以继续经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