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今年61岁,做了40年“好人” 镇江陈正乐获评第七届 江苏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4 13:07:00

近日,第七届 “江苏慈善奖” 表彰名单正式公布,来自镇江丹徒的陈正乐凭借四十余年如一日的慈善坚守与突出贡献,荣获 “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 称号。

几十年来,无论是随手扶起倒地的自行车,还是生死攸关的极速救援,61岁的陈正乐总是奉行“能做一点是一点。”11月14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陈正乐的公司采访到了这位“好人”,听他讲述行善几十年的故事。

陈正乐接受记者采访


陈正乐的公司

随时准备出发!“霸道”就是小型救援仓

在镇江市兴乐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陈正乐的“霸道”汽车就是一个小型救援仓,他打开后备箱向记者展示,“这是户外照明灯、这是反光背心、这是救援绳、这是警示带……”车上还有一副简易担架,放倒汽车的后座与副驾,担架便可置于车中。在车旁还放置着两个救援艇,用于水上救援。

陈正乐公司的一间仓库里,更是放着琳琅满目的救援设备,如专业用的山地灭火器、大型电锯、冲锋舟等,这些装备并无多少灰尘,但使用痕迹明显,有些已经些许陈旧。

陈正乐的第一次救人在他十八九岁时,那时他刚踏入社会不久,在砖厂工作。一次深夜下班,他途经厂门口的河边,突然发现水面上有异常动静,走近一看竟是一名孩童不慎落水,正在水中挣扎!当时天色漆黑,河边湿滑,没有任何防护设施,陈正乐没有丝毫犹豫,顾不上脱下衣物便纵身跳入河中,奋力将孩子推向岸边。“那时候年纪小,没想过危险,就觉得不能眼睁睁看着一条生命没了。” 回忆起第一次救人的经历,陈正乐语气平淡,却难掩那份发自内心的责任感。

在砖厂工作期间,刮风下雨的深夜,只要厂里有紧急情况,哪怕不住在厂区,陈正乐也会第一时间穿上雨衣赶往现场。“那时候厂里的生产配置不能断,很多同事觉得深夜下雨没必要跑,但我总想着多个人多份力,能避免损失就好。” 正是这种 “闲不住” 的热心,让他在工作中养成了 “眼里有活、心中有事” 的习惯。无论是路面上的一块碎石、缺失的井盖,还是晚归途中遇到的醉酒路人、迷路老人,他都会主动上前帮忙,久而久之,做好事成了他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陈正乐汽车是“移动救援舱”


陈正乐公司的荣誉墙

慈善不分大小!踏实做好每一件事

“慈善不是遥不可及的壮举,而是融入日常的坚守。” 在陈正乐看来,慈善不分大小,关键在于 “走心” 和 “坚持”这些年来,他的爱心足迹遍布工作与生活的各个角落,小到修补井盖、清理路障,大到应急救援、民生帮扶,每一件事都做得踏踏实实、尽心尽力。“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陈正乐告诉记者。

连日来,在兴乐市政承接的沪蓉高速相关施工项目中,陈正乐要求团队不仅要保证工程质量,更要成为道路安全的 “守护者”。施工沿途只要发现安全隐患,无论是损坏的井盖、倾斜的电杆,还是路面散落的碎石、障碍物,能当场解决的绝不拖延,不能解决的就第一时间拨打 12345 热线反馈,确保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我们天天跟道路打交道,知道一点小隐患可能酿成大事故。把这些小事做好,就是对生命负责。” 有一次,他在夜间施工返程时,发现一个四岔路口因货物散落堵了两个车道,视线受阻极易引发车祸。他当即停车,独自将散落的货物搬到路边,设置反光警示标志,直到交通恢复正常才离开。

这样的 “举手之劳”,在他的工作中早已成为常态。

除了道路安全,民生帮扶也是陈正乐关注的重点。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当地一位退伍军人家庭生活困难,家中没有独立卫生间,生活极为不便。了解情况后,陈正乐当即决定伸出援手,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公司员工赶到村民家中,免费为其修建卫生间,解决了困扰这个家庭多年的难题。“都是过日子的人,能帮一把就帮一把。看到他们生活方便了,我心里也踏实。”

此外,他还长期关注残疾人、智障人员等特殊群体,不仅个人出资捐助,还带动企业员工参与帮扶,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关爱。

应急救援中,陈正乐更是冲锋在前的 “勇士”。多年来,他先后救助过落水儿童、车祸伤员、醉酒晕倒路人等十余人。有一次,他在深夜回家途中发现一名摩托车驾驶员因酒驾摔倒在路边,昏迷不醒。当时天色已晚,过往车辆稀少,他立即停车查看情况,一边拨打急救电话和交警电话,一边守护在伤员身边,避免其受到二次伤害,直到医护人员和交警赶到才离开。

至于是否担心事后会被“赖上”,陈正乐表示,“身正不怕影子斜。确实有家属怀疑过我,后来在围观群众、监控等的证实下,家属最终无话可说。”

上榜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带动整个公司一起做好事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群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陈正乐深知,慈善事业不是孤军奋战,只有带动更多人参与,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暖流。作为企业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更注重将慈善文化融入企业发展和团队建设,让爱心在企业内部和社会各界传递。

在兴乐市政,“助人为乐” 早已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正乐经常在公司内部分享自己的公益经历,鼓励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多行善举。遇到员工因做好事耽误工作,他会主动与甲方沟通协调;看到员工主动帮助他人,他会在公司内部予以表彰。在他的带动下,公司员工纷纷加入公益行列:施工途中遇到困难群众主动帮扶,发现道路隐患及时处置,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就连当地管委会的一位领导,也被陈正乐的善举感染,在出行途中遇到路面障碍时,会主动停车清理。

陈正乐的慈善之路,也离不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起初,妻子陈娟对于他频繁捐款捐物、花时间帮助他人有些不理解:“家里也不是大富大贵,你把钱和时间花在别人身上,图啥?” 有一次,陈正乐得知一位困难群众急需帮助,悄悄拿出 390 元捐助,妻子得知后有些埋怨。但当她看到受助群众发来的感谢信,了解到对方的困境后,渐渐理解了丈夫的初心。“后来她不仅不反对,还会主动提醒我‘哪里有需要帮忙的,你多上心’。” 陈正乐笑着说,家人的支持,让他在公益之路上走得更坚定、更从容。

除了带动身边人,陈正乐还积极参与商会组织的公益活动,与其他企业家交流公益心得,呼吁更多同行加入慈善行列。在他的影响下,当地不少企业纷纷响应,参与到道路修缮、贫困帮扶、公益捐赠等活动中,形成了 “企业带头、全民参与” 的良好公益氛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企业发展越来越顺,我们更应该扛起社会责任。希望有更多企业和个人能加入进来,让慈善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如今陈正乐已年过花甲,长期冲锋在一线救援,极大的损耗了他的身体。“身体确实大不如前了,体力、精力都明显不如以前。”陈正乐坦言,“有时也很难去说后不后悔,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我希望让宽度更宽一些。未来,遇到事,我还是会第一时间站出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

摄图,视频剪辑制作 姜天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