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汉服模特遭AI换脸侵权,南京法院的裁判因示范价值入选中国法院案例库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9 22:10:00

宋某系汉服模特、摄影师,其作品被某公司进行“AI视频换脸”引发著作权纠纷,南京江北新区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构成侵权。近日,该案因人工智能热度、典型以及裁判具有示范价值而入选中国法院2025年度案例。

涉案短视频系宋某与赵某合作完成,由赵某出镜,宋某拍摄并剪辑,后由赵某发布在其个人抖音账号并在下方评论“@”宋某抖音账号。南京某科技公司是一款名为“AI 视频换脸”微信小程序的运营方,其将众多网红或明星的肖像视频上传至该小程序中,作为“AI 换脸”模板供用户“换脸”使用。用户付费成为会员后,能够自行创设换脸图片,形成除脸部特征不同外,其余内容与模板视频完全一致的“新”视频。涉案短视频在该小程序中被编号为“古风汉服177”,播放该视频模板时,在下方显示“花费50金币实现换脸”。宋某认为某科技公司未经授权,擅自将其原创摄影作品上传作为“AI 换脸”模板提供给他人使用并获益,侵害了其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署名权,将其诉至法院。

南京江北新区法院经审理认为:涉案短视频内容体现了宋某个性化编排,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视听作品。被告对用于“AI 换脸”的视频模板进行了分类和标号,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被诉侵权视频系用户自行上传。被告作为专业的技术公司,应对用户上传的视频尽到必要的审核义务。从“AI 视频换脸”小程序的运行模式看,采用了用户付费开通会员的模式,被告在运行过程中参与收益。综上,被告的行为侵害了宋某对涉案作品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法院依法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000元;被告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据介绍,《中国法院2025年度案例》由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编著,每年向全国法院系统征稿,其核心作用体现在指导审判实践、促进法学研究以及推进法治建设。

【法官说法】

承办法官张岚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在影视制作、游戏开发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在各社交平台供大众“二创”使用。“AI换脸”技术是一种逼真交换面孔的新视频技术。技术本身中立,但AI换脸对隐私权和人格权带来新的冲击,新技术的出现需要法律予以规制,避免被滥用。对于平台自行上传的素材,应获得版权许可协议。对于用户上传的素材,平台应承担审慎审核的义务。“AI换脸”涉及的法律风险包括:侵犯肖像权、侵犯著作权、侵犯名誉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本案体现人民法院对新技术带来的法律问题的关注,明确了相关运营企业或平台在采用新技术创新盈利模式的同时,应遵守行业治理的底线,划定相关行为的合理边界,对上传的合成模板所涉作品、肖像、个人隐私等要素,应尽到必要的管理、审慎审核,避免造成侵犯。对于使用深度合成技术的个人用户,也应以更审慎的态度,谨慎上传自身的肖像、声音、指纹等生物信息,增强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

通讯员 吴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