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眼观•教育说|“苏超”这堂沉浸式体育课,青春意义超越了足球本身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8 17:33:00
这个周末,“苏超”将重燃“战火”。近期由少年志融媒平台依托扬子晚报全媒体发起的“‘苏超’有意思”青少年征文活动收到了精彩纷呈的众多来稿,孩子们的热情满溢。作为青少年身边的足球赛,“苏超热”让我们再次思考足球乃至体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
对于青少年来说,“苏超”是快乐的。暑假是一学期结束,终于盼来的休息时光,学生们此时看着“苏超”球员们在绿茵场上挥汗如雨,与他们一同激情呐喊,还能参与网上的“玩梗大战”,无疑是一种体会运动热情、释放压力的良好途径。它让学生们亲身实践了:假期不只有作业,还有快乐的体验。
观看和参与足球这样的竞技运动本身是一个好机会,让孩子直观感受“玩”的快乐,重拾“玩”的能力。与现实性的竞争相比,赛场上的胜负是一种游戏性的胜负,无论输赢,走出赛场都是好朋友——重要的是一起玩过了。在体育比赛这种古老的规则游戏当中,孩子们可以充分体会公平、自愿、纯粹的游戏精神的魅力,并学习如何尊重规则、面对成败,在合作与竞争中收获成长和友谊,感受生活的热情和意义。
就青少年而言,“苏超”指向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近年来,在贯彻“双减”政策中,校园里发生了诸多变化,课间时间延长、体育课更受重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课余时间培养起运动型爱好,让青春的身影跃动在体育场上。运动不仅是身体健康的必需,也是平衡身心、塑造人格的重要方式,这种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锻炼身体和培养意志在很大程度上是密不可分的,就像古希腊人推崇雕塑般的形体审美背后,是对于高尚、平衡、节制等悠久美德的向往。运动带给孩子的除了掌握一种技能,还有获得一群朋友,更有克服懒惰、重视实践、管理健康等意识的培养。
具体到足球,它可以培养成青少年一项有趣有益的爱好,堪称一把成长的钥匙。球员攻防、配合等等都是有待探索的知识与实践“蓝海”。运动场上,参与足球这项强调毅力和团体协作的运动,孩子们以最直接的方式对自己的身体和力量形成感知,并在与伙伴的合作或对抗中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在实干中照见更加全面完整的自我。学业之余关注足球、参与运动,同时是对学习、生活的一种良好平衡。无论是近视、肥胖还是脊柱侧弯等近年来青少年高发问题,都呼唤着运动习惯的重建、体育锻炼的坚持。
“苏超”的青春意义,还在于其激励作用,它让青春的力量被更多地看到、更清晰地感知。媒体统计,“苏超”球员年龄最小的还不到16岁,在籍在读学生球员占比达三成。这些“青春力量”涵盖高校大学生和中学生。其中多位学生球员已经成为崭露头角的新星。他们对足球毋庸置疑的热爱,给绿茵场上这项大众运动带来了年轻的活力。这种青春的蓬勃力量,这种同龄人间的同频共振,这种镜像式的参与交互,也鼓励着更多青少年大胆地走向球场,走向体育运动。
当然,在另外一个视域上,孩子们关注“苏超”的同时,还能在线上线下互动中了解江苏各地的人文地理知识,建立起家乡自豪感和认同感,这些都是“苏超”超越足球本身的价值所在。
从“苏超”里的青春力量,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个人层面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对于校园足球和校园体育来说也十分重要。2024年,教育部制订《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标准(试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逐步增加,校园足球特色活动的有序开展,都助推着足球为代表的竞技体育在青少年中的盛行。
当下,部分学校在“苏超热”中,开始构建更多的足球运动平台,伴随2025毕业季和暑期,南京有的小学开展校内足球赛,有的筹备班级足球联赛,并围绕足球为孩子们设计假期综合实践活动……借“苏超”推动校园体育热情,这并非简单“抄作业”,而应是适合校园的创新实践,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应青少年需求的体育模式,在培养兴趣、选拔人才的同时,让健康、快乐、进取的足球理念浸润美好的校园生活。
“苏超”的爆火离不开球迷自发的参与,校园足球和体育文化的建设也应当以青少年为本,建立在学生需求和发展的基础上,在体教融合的环境中,让孩子们心中对足球和体育的热爱有一片自由生长的沃土。
“苏超”赛场内外都洋溢着满满的青春力量,犹如为青少年搭建了沉浸式的体育课堂。绿茵场上、看台上,校园和城市公共空间大小不一的球场上,处处都是青春的赛道,随处都能成为竞技与合作的舞台,青少年既是观众,更是参与者——体育对于成长的价值彰显无疑。“苏超”这堂课的青春意义,超越了足球本身,将激励更多青少年在体育中锤炼发展身心,健康快乐生长。
评论员 周若丹(实习) 薛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