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还原一碗米的百里奔波!“成语故事里的传统美德”微课堂上线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9 18:03:00
百善孝为先。“当我们时常抱怨长辈做的饭菜不合口时,可曾想过,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有一位少年,为了让父母吃上一口温热的米饭,竟徒步翻越几座大山,往返百里路程。这份藏在米粒里的坚持,就是成语‘百里负米’的由来。”。10月29日,“成语故事里的传统美德”青少年云端微课堂正式上线,首期课程聚焦“百里负米”这一经典成语,通过AI动画还原春秋时期的孝心佳话,传递跨越千年的亲情力量。
![]()
故事有深度
挖掘藏在米粒里的真挚孝心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早年家境贫寒,全家常以野菜充饥。为让父母吃上温热的米饭,他不顾路途艰辛,在无车马代步的年代,徒步翻越数座大山,往返百里到集市背回米粮,这便是“百里负米”的由来。
父母离世后,子路在楚国担任要职,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但他仍时常怀念双亲,感慨“如今再想为爹娘背一次米,却已无处寻他们”。这段故事不仅勾勒出古人的孝行图景,更让“及时尽孝”的道理跨越时空,直抵人心。
![]()
设计有创新
AI动画还原,沉浸式感受历史场景
在内容设计上,课程巧妙连接历史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不仅停留在故事讲述,更通过“美德小课堂”引导思考:如今的我们不必再“负米百里”,但为父母做一顿简单的饭菜、在他们唠叨时多听两句,在他们弯腰时扶上一把,这些藏在烟火气里的小事,其实都是孝道的体现。
同时,课程创新运用 AI 技术还原子路负米的历史场景,将经典故事与青少年生活场景深度结合,不仅让历史典故鲜活立体,更引导青少年沉浸式思考孝道的真谛,理解“孝心要落在当下”。
首期课程已在少年志融媒平台、紫牛新闻等多平台同步上线。据悉,“成语故事里的传统美德”系列微课是中华传统美德“学讲研传”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策划之一。系列微课以故事为桥、以美德为核,通过简短精悍的内容呈现,挖掘成语中蕴含的诚实、守信、尊师、勤俭、自强等传统美德,让美德真正走进青少年心中,为青少年提供持续的精神滋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出镜/编导 周欣
拍摄 吴伟龙
剪辑 李想
美编 王亚男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