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少年志

新时代好少年⑯|从“小面猴”到“小匠人”!连云港少年用“一团面”讲述西游文化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31 16:06:00

7岁初遇面塑便深陷热爱,5年寒来暑往坚持拜师学艺……如今,12岁的邱友诚已从活泼好动、满脸面粉的捏面团“小面猴”,成长为能将西游文化融入创作、带动千人参与面塑传承的“非遗小使者”。今年8月,他成功获评2025年江苏“新时代好少年”。

拜师学艺五载

“小面猴”变成了“小匠人”

2019年10月,邱友诚跟随妈妈在参观连云港市民俗文化展览时,被形态鲜活、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深深吸引。面粉在匠人手中竟能化作灵动的人物、动物!回到家后,他迫不及待地要求妈妈和面,然后自己动手制作“面塑作品”。一次不满意,两次;两次不满意,三次;随着一件件稚嫩的作品出现,他也成了一只“小面猴”。从此一发不可收,他用零花钱和压岁钱买彩色面团、防腐剂、甘油等材料,反复摸索面团柔软度与延展性,终于捏出第一件像样的作品——面塑“萌兔”,该作品还于2023年1月登上了“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为系统学技艺,邱友诚拜连云港市非遗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孙连东为师。从此,每个周末和节假日,无论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师傅的工作室。面塑工序繁杂,从面团调制、色彩搭配到造型设计、细节刻画,每一步都考验耐心。面团干裂、色彩不均是常遇到的难题,他从不气馁,还随身携带纸笔记录师傅的指导,一坐就是几小时,反复练习。5年坚持终有回报,他的技艺日渐精湛,2020年12月,他的作品《柿柿如意》获市级“特等奖”,随后还在连云港市美术馆展出。“小面猴”终于蜕变成了“小匠人”。

用“一团面”讲述西游文化

让游客把“连云港记忆”带走

怎样让老手艺吸引更多同龄人?掌握传统技法后,邱友诚开始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创作。他以动漫人物、电影角色为灵感,结合家乡的西游文化和风土人情,打造出《大圣归来》《猴王出世》《齐天大圣美猴王》等系列作品。此外,他还创新形式,探索3D打印技术与面塑的结合,用3D打印快速制作模具,既提高效率,又为创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推广非遗,邱友诚更是不遗余力。小学时,他在校园里举办面塑展、分享学习经历,带领同学成立面塑研究、交流推广等社团,如今社团已在全区15所中小学推广,吸引超1000人参与,同学们都称他“面塑大师”。在校外,他带着西游系列作品走进花果山、海上云台山、连岛等景区,向游客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累计送出1000余件作品,让游客带走“连云港记忆”;他还在社区、高铁站、汽车站举办100余场非遗展,吸引超1万人次参与,生动传播面塑技艺与西游文化。他的努力得到广泛认可,事迹多次被学习强国、新华日报等媒体报道。

邱友诚还和孙连东老师一起创作抗战题材面塑作品,为市民宣传非遗面塑……进入初中,邱友诚仍然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想带着面塑走出国门,让世界看见中国非遗的魅力。”邱友诚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贺东婷

省文明办、受访者供图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