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少年志

少年的寻访·让我记住您的名字⑩|芮田和:题词镌刻的生命绝响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3 15:44:00

编者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新华报业少年志融媒平台特别推出《少年的寻访·让我记住您的名字》云端思政课,让我们循着少年的脚步,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战纪念设施、烈士纪念馆,在行走中回望历史,铭记英雄。那些永不褪色的忠魂,是无数中国人心系家国,浴血奋战的缩影。他们的名字,早已化作跨越时空的精神坐标,镌刻着烽火岁月的记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绽放着恒久闪耀的光芒。

在江苏溧阳的青山绿水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庄严矗立。在本集《少年的寻访·让我记住您的名字》云端思政课中,来自溧阳的寻访小队走进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循着一份泛黄的题词手稿,揭开了18岁“模范战士”芮田和的英雄往事,在青山绿水间读懂烽火岁月里的忠诚与担当。

泛黄题词牵出往事

布鞋寄情见证参军初心

“同学们,这份由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廖海涛亲笔题写的悼词,是纪念一位18岁青年英雄的珍贵文献。”纪念馆讲解员桑娜的声音,让寻访小队的目光聚焦在展柜中的手稿上。“时势造英雄,斗争是造骨干”,字字千钧,镌刻着对烈士的缅怀与敬意。

1922年,芮田和出生在溧阳前马后圩村一个贫苦农家。1937年溧阳沦陷,日寇的铁蹄让乡亲们流离失所,炮火中的哭喊声响彻村落。“原来他从小就亲眼见过战争的残酷,难怪会那么坚定地想参军!”寻访小队成员、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的陆奕畅在听完讲解后,深有感触地说。

这段痛苦的记忆,在芮田和心中种下了“反抗侵略、守护家园”的种子,等待着生根发芽的时刻。1940年1月,凛冽寒风中传来的消息让芮田和热血沸腾——新四军第二支队司政机关即将率部前往句北地区。彼时正在竹箦桥帮工的他,毅然决定弃农从戎。1月8日,他奔赴桥东村兄嫂家,嫂子早已备好一双针脚细密的新布鞋,每一针都饱含着家人的牵挂与祝福。接过布鞋的芮田和没有丝毫犹豫,转身融入北上的队伍,从此投身苏南抗日斗争的汹涌洪流。

黄土庄阻击战显勇毅

18岁英雄为救战友壮烈牺牲

“题词里‘斗争是造骨干’的赞誉,是芮田和用鲜血和勇气换来的。”桑娜向同学们讲述着英雄的成长轨迹。参军后,芮田和被分到特务连,刚入伍便遭遇朱巷、胄王山反“扫荡” 战斗。炮弹在身边爆炸,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他始终紧握钢枪,眼神中燃烧着坚定的火焰,没有丝毫退缩。

1940年7月24日,经过组织的严格考验,芮田和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而这份滚烫的初心却在一个月后永远定格。8月26日,驻延陵的300余日日伪军分四路“扫荡”特务连驻地黄土庄,罗忠毅司令员、廖海涛副司令员率领部队奋勇抗击。战斗中,特务连连长不幸腿部中弹,芮田和见状毫不犹豫地冲向连长,想要为他包扎伤口。就在芮田和抵达连长身边的瞬间,一颗子弹无情击中他的头部,18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黄土庄战场。

“他明明可以先躲一躲的,却连自己的命都不顾……”寻访小队成员、溧阳市燕山中学的何泓震不由地感慨道。战友的牺牲点燃了全体指战员的斗志,受伤的连长带伤指挥,最终成功击退敌人,赢得战斗的胜利。

纪念册传承精神火炬

少年寻访立志接续担当

1940年9月,为缅怀芮田和烈士,支队政治部出版《民族英雄芮田和同志》纪念册,廖海涛副司令员的题词成为贯穿其中的精神内核。在溧阳,英雄的故事从未远去:村里的老人向孩童们一遍遍讲述他的事迹,学校的课堂上重现着他的英勇瞬间,他的精神早已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

“芮田和用18岁的生命扛起了军人的责任,一双布鞋走出了最坚定的保家卫国之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馆长张燕对同学们深情寄语,“和平年代无需直面炮火,但芮田和身上的认真态度、勇敢精神、无畏气概,是值得永远传承的宝贵财富。”

寻访之旅让少年们深受触动。“芮田和用生命守护家园,我会记住他的勇敢,以后也要做个能保护他人、为家乡出力的人。”一位同学坚定地说。另一位同学则感慨:“那双布鞋里藏着爱与勇气,平凡人也能有大担当,我要向芮田和学习,做个有责任心的人。”

据了解,抗日战争时期,苏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五万子弟加入新四军,7000多人为国捐躯。芮田和只是无数英雄的缩影,他们用生命谱写的民族正气歌,如今已化作跨越时空的精神坐标。少年们的寻访之路,既是对英雄名字的铭记,更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让烽火岁月的精神火炬在新时代绽放出恒久光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编导 周欣

拍摄 薛超 高一鑫

剪辑 薛超

美编 王亚男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