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寻访”云端思政课刷屏!“不朽丰碑励成长”教育实践活动以英雄之名照亮成长之路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8 16:58:00
烽火岁月里的英雄故事,通过少年的寻访再度鲜活;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线上线下的联动中愈发深刻。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不朽丰碑励成长”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以“少年的寻访·让我记住您的名字”云端思政课为核心,联动“红色实践教育地图”、线下寻访、主题征集等多元形式,构建起“云端大教室+实地行走课堂”的立体化教育体系,让红色基因在沉浸式学习与实践中代代相传,活动辐射千万人次,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掀起传承抗战精神的热潮。
![]()
云端课程绘英烈群像 十段故事映烽火初心
“每一个被铭记的名字,都是一座精神灯塔;每一次深情的寻访,都是一次信仰见证。”作为“不朽丰碑励成长”项目的重要内容,“少年的寻访·让我记住您的名字”云端思政课,以“记住英雄名字”为主线,通过少年寻访、文物见证、史料还原的方式,聚焦王海纹、李云鹏、彭雪枫、郑少愚、朱凡、徐绪奎、吴为真、肖国生、孙晓梅、芮田和十位抗战英雄,挖掘每一个姓名背后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将宏大抗战历史转化为可感可触的鲜活记忆。
![]()
第一集《旗袍里的烽火青春》中,新四军纪念馆“小铁钉”讲解员徐钰淇与同学们循着一件真丝旗袍,探寻17岁投身革命、壮烈牺牲的王海纹的青春轨迹,旗袍与戒指成为信仰的无声见证;《烽火家书里的赤胆忠魂》一集中,2025年江苏省“新时代好少年”夏添带领寻访小队走进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透过指导员李云鹏的泛黄家书,感受他与战友血战到底的壮烈;在《一代名将的刀光书韵》一集中,来自宿迁的学生寻访小队,走进雪枫公园,重温彭雪枫“上马杀贼、下马读书”的儒将风采与殉国赤诚。
黄桥战役纪念馆内,徐绪奎烈士的破旧毛毯承载着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中,肖国生的钢笔与子弹见证着17岁烈士“把小我融入大我”的誓言;还有朱凡的敌后游击智慧、郑少愚的长空卫国壮举、吴为真的地下战线坚守、孙晓梅的情报传递勇气、芮田和的前线冲锋豪情……十集课程以名字为锚点,用文物串联岁月,让抗战英雄从历史书中“走出来”,成为青少年心中可感可知的精神榜样。
![]()
线上线下联动推广,“云端大教室”破圈传播
如何让红色教育打破时空壁垒、真正走进青少年心中?该系列思政课以传播创新与场景融入为抓手,线上打造青少年云端大教室,通过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少年志等平台搭建专题专区,“学习强国”扬子晚报号等平台同步转载,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视频号、B站、微博等青少年聚集平台,吸引年轻用户主动关注、自发传播。截至目前,云端思政课全网播放量超500万。
![]()
活动创新推出“不朽丰碑励成长·江苏青少年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地图”,整合全省抗战纪念设施、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为青少年搭建起“行走的思政课堂”,已有超10万人次打卡关注,同时依托实践地图,少年志平台联动各地组织开展上百场次线下寻访,并推出“童声致英雄”“薪火相传·寻访抗战足迹”等融媒活动,吸引超50万人次点赞和关注,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主流成为顶流。
除了广泛的线上覆盖,系列课程和丰富活动更以“嵌入式”方式深度融入校园思政教育。启东市汇龙小学以“童声致英雄”为抓手,鼓励学生用视频演讲的方式致敬英雄;盐城市亭湖区景山小学则将课程内容转化为课后服务素材,通过手抄报、历史小课堂等形式深化学习效果。“课程用同龄人的视角讲故事,有实景有细节有情感,解决了传统思政课内容抽象的难题。”景山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邹杰表示,“现在学生不仅能记住英雄名字,还能讲出他们的故事、理解他们的精神,这正是红色教育的初衷。”
少年抒怀致敬英雄,专家点赞育人创新
“原来英雄不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有理想、有热血的普通人,他们为了家国放弃一切的勇气,让我深受震撼。”沉浸式的寻访体验,让青少年在触摸历史、聆听故事中厚植家国情怀,让抗战精神直抵青少年心灵深处,形成多方共鸣的良好育人效果。参与云端课程录制的徐钰淇感慨:“看着王海纹烈士的旗袍,我仿佛看到了她年轻而坚定的眼神,我要把这些抗战英烈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2025年江苏省“新时代好少年”、南京东南实验学校学生尤子墨在寻访郑少愚烈士后说道:“英雄用生命守护家国,我们更要以奋斗书写青春,不辜负这份和平。”
课程的教育价值也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顾润生表示:“该系列视频选取的抗战故事具有代表性,反映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种‘小切口、大主题’的呈现方式,使红色教育更具穿透力,更容易让青少年产生情感共鸣。”江苏省委党史工办宣传处副处长魏浩评价:课程鲜明的亮点在于“以‘姓名’为魂,以‘少年’为桥”。“英雄是民族的精神脊梁,记住他们的名字,就是记住历史的根、传承精神的魂。课程通过少年的寻访,引领青少年在行走和实践中去感悟、去分享,激励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砥砺奋进前行,让抗战精神在代际传递中永葆活力。”
从云端课堂到实地寻访,从故事聆听至实践表达,“不朽丰碑励成长”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以创新思路打造红色教育新范式。据悉,主办方后续将进一步完善红色实践教育地图,联动全省更多红色场馆开展线下实践活动,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激励更多青少年以英雄为榜样,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