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AI科技时代诗人何为,王学芯诗集《光域里》研讨会举行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2 16:35:00

8月2日上午,王学芯诗歌创作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指导单位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创研室、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主办。

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出席会议并致辞。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黎作为出版方代表发言。会议开幕式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赵阳主持。

多年来,王学芯笔耕不辍,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获得了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认可。其中,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先后于2021年和2024年出版了王学芯《老人院》和《光域里》两部诗集代表作。

丁捷在致辞中高度认可了王学芯诗歌创作风格,并尤其指出他的诗歌中始终保持了对人性温暖的守护,这种诗性的坚守让他的作品在当代诗坛独树一帜,“《光域里》是他对当下科技社会和精神特质的写作实践,聚焦数字时代当下的生活现场,聚焦于网络科技、人工智能等题材,用朴素凝练的思路,写出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经验和体会。”

李黎回顾了王学芯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合作历程,他认为王学芯带有聚焦问题意识的诗歌创作是很多诗人不具备的特质,《光域里》的创作也非常有挑战性,“作为出版者,我们很荣幸能够与王学芯老师合作,把他的作品带给更多读者,也希望通过出版更多王老师的作品,推动当代诗歌的多元化发展。”

研讨会上,陈先发、宗仁发、霍俊明、敬文东、何言宏、张执浩、刘立云、张鸿、谷禾、张德明、杨斌华、刘波、傅元峰、何同彬、李樯、白小云、妥东等专家学者参会,各抒己见分享了《光域里》的阅读感受及对王学芯诗歌创作的观点和思考。研讨环节由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主持。

安徽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陈先发指出,当下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如何回应、书写当代生活是每一位创作者面临问题,《光域里》是王学芯的挑战之作,充分展现了在信息社会中人的二重性特质。吉林省作协副主席、《作家》主编宗仁发对王学芯扎实深厚的语言风格表示肯定,认为这本诗集的选题非常新颖,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性和对时代脉动的精准体察,敏锐的感知力也体现在了他的篇章之中。《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则认为这本诗集回应了在数智化时代如何产出诗歌的新质生产力的问题,他认为在这本诗集中王学芯用新的表达方式来充分反思科技时代下人与世界的关系,达到了新的效果。《解放军文艺》原主编刘立云赞扬了王学芯对社会生活的深入观察,并对诗集中“时间移民”这一概念的创造表达了肯定。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敬文东与王学芯是多年好友,他指出文学不仅是对世界的反应,也创造了一个世界,这部诗集给他最大的启发在于思考人如何成为人的问题,王学芯对科技未来较为乐观的态度也让敬文东感同身受。《十月》杂志副主编谷禾也探讨了在算法和数据重构生活经验的当下,诗人应该如何作为的问题,他认为王学芯在这方面做出了宝贵的探索并尝试回答了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价值在哪里的问题。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德明认为这部作品呈现了新工业时代诗意的潜在表现力,他对这部诗集中描摹各种各样的“速度”的部分印象特别深刻,并认为这是王学芯诗歌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最有意义的呈现之一。

王学芯对与会专家学者及出版界人士表达了真挚的感谢,并回顾了个人诗歌创作历程。他说自己丰富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经历和见识,大胆地尝试将诗歌和科技两种因子进行焊接,用自己个性化的话语系统、修辞和想象,构建起有区别的诗歌特质和知性品质。他也对各位同行的肯定表示了感谢。

王学芯诗集《光域里》从科技及其生活景观,以及科技对未来生活产生的影响写起,不再是古典诗歌里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学芯将视野拓宽到当下,他深知当代诗人不可能在古典诗的诗意路径上表达,而必须在当代经验中探索和创造当代诗意。这本书是当代诗人向科技危机而思而书的尝试,以诗性修辞对新科技导致的人类精神困境表达的诸多忧思。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