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第一期!一起寻访“京字第一号证据”秘藏之地!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4 16:01:00
《南京照相馆》的热映,引发了人们对故事原型“京字第一号”证据的追寻。罗瑾、吴旋、相册、毗卢寺等词汇的热度居高不下。
8月1日、3日,本报繁星读书会与朴阅书店·城史常谈联手举办“读城”活动,第一期就解读《南京照相馆》背后的真实历史,并邀请专家回到历史现场,现场指认相册秘藏之地。
活动现场
一
相册为何在审判谷寿夫时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在8月1日于朴阅书店举行的“读城”内场活动中,近50位读者聆听了地方史学者罗杰士《藏在毗卢寺的“屠城血证”——<南京照相馆>》的讲座。
活动中,罗杰士利用民国时期的新闻报道和老照片,还原了南京沦陷后,将谷寿夫转押到南京以及庭审、宣判的过程,同时也利用丰富的史料回答了相册为何重要这一疑问。
“谷寿夫是1946年10月3号从上海押解到南京,交给小营战犯拘留所羁押的。”讲座一开始,罗杰士就廓清了一个错误的说法。在过去,部分传记文学和相关报道提到,谷寿夫是在1946年10月16日被押解到南京的。但罗杰士查找到1946年10月4日的《和平日报》,其中很明确地写到谷寿夫被押解到南京的日期与过程。
对谷寿夫的审判,直到1947年2月6号才开始,“当中有好多个月一直在做取证的工作”。
“对谷寿夫的审判,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在庭审中,他百般抵赖,各种狡辩。但是最终败在什么地方?就败在证据面前。这本相册中的16张照片记录了反映了当时日军对南京市民的屠杀,相册里有很多照片太血腥残忍了。”罗杰士说。
而谷寿夫在看到这些相册之后,终于辩无可辩。南京市临时参议会1946年11月《关于协助调查南京大屠杀案经过概述》中说:“本会所搜集之大屠杀照片十六帧,据报纸所载,谷寿夫被侦讯时,曾见面色变,慌乱不能自持。”
3月10日,谷寿夫被判处死刑,4月26号在雨花台被枪决。
讲座中,罗杰士还就吴旋呈文中的细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在1946年,吴旋在呈文中提到“洪姓学友”,“其后洪某以日兵搜索(按:指相册),未敢留存,乃由民保管”,而吴旋在集训队中确有一名姓洪的学友。但在上世纪90年代,吴旋在接受采访时,对这些细节又有不同的说法。罗杰士认为,人的记忆会因为时间的不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偏差,“吴旋先生前后所说细节虽然不同,但这丝毫无损于吴旋的义举,对审判日本战犯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活动现场
二
“这里写着侵华日军屠城罪证照片秘藏遗址。”南京史研究者王震指着嵌在墙上的铭牌说,“但是,这块铭牌其实记录的是一个大致的方位,就在这一片。具体藏相册的那个厕所,现在已经拆掉了,它离这块铭牌大概有十米左右,在现在的毗卢寺院墙之外。”
活动中,王震还向大家回忆起一段亲自指认照片秘藏遗址的往事。他介绍说,1966年,毗卢寺被征用为江苏无线电厂。1985年到1992年之间,他在该厂宣传科工作。80年代中后期的一天,来了两个政府部门的人,他们拿着介绍信,要求厂方能帮他们指认一下老厕所的位置。厂里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当时厂里有几个厕所,但这两个人很明确地提出,要找紧挨着藏经楼的那个。那是一个老厕所,当时已经只是小便池了。”王震回忆说。在指认厕所的过程中,这两人告诉他,曾有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相册被藏在这里。当时关于这本相册的纪录片和电影都还没有拍摄或播放,这是王震第一次听说有屠城罪证照片一事。
王震手绘江苏无线电厂示意图,清楚标明罗瑾相册秘藏处
而在1998年,江苏无线电厂搬迁,毗卢寺复建,藏经楼和厕所也这一过程中被拆除。铭牌嵌在现在的地方实属无奈之举。
活动现场,王震还将自己绘制的当年毗卢寺全貌以及厕所所在位置示意图分享到“读城”群里。他的亲身经历让在场的听众也频频点头。
在指认相册秘藏之地这一最受读者关注的环节之前,王震还带领大家领略毗卢寺在近现代以来的空间布局的改变,而朴阅书店负责人许剑峰同大家分享了电影《南京照相馆》与真实历史的异同,并详细介绍了“京字第一号”证据的来龙去脉。
三
本次“读城”活动内外场相结合,从讲座到实地探访,对于这段历史的探究与还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外场活动中,为了更好的视听体验,限额15人,在小范围招募,但活动消息一发出,仍有近百人踊跃报名。
而在活动当天,陆续到场20余人,还是“超载”了。有热爱历史的读者事先跟记者联系,表示自费参加,“安静地旁听就好”。还有几位读者带着孩子前来,希望能一同走进历史空间,聆听历史余响。
“电影毕竟是艺术作品,我们不能强求它完全遵照现实,但借由电影,我们走进真实的历史发生地,了解真实的历史,这就是我们读城活动的目的。”许剑峰说。
“我们要想了解真实的历史,尤其是历史细节。还是要到现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在书本上或者在影像资料中看到的历史记载,还是远远不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多多实地走访。能亲眼看到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哪怕它的格局、面貌已经跟当年完全不一样了,但是带给我们的那种感动和震撼是无法用言语所表达的。”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网友“西门小狗”为本次活动点赞,同时他表示,希望像这样的活动“以后可以多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繁星读书会”招募会员
邀您共启文学与城市的深度对话
在“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文字不仅是纸页上的墨迹,更是街巷深处的回响。为了让书香真正“活”起来,让市民在行走中触摸城市文脉,扬子晚报读书周刊与繁星副刊,正式发起成立“繁星读书会”。我们以“以书为媒·以文读城”,诚邀每一位热爱阅读、钟情南京文化/江苏文化的市民成为会员,共同开启一场无尽的城市文脉奇妙之旅。
“繁星读书会”不只停留在室内阅读,更致力于成为打开城市的一把钥匙。在书籍的引领下,我们回到文学发生地,寻求与作者、与时代、与城市的灵魂碰撞。通过文学作品与实地探访的深度联动,我们将用“文字与脚步的双重丈量”,让南京从历史典籍、文学名著中跃然而出,真正“从纸页走向街巷”,共同构建属于当代南京人的文学记忆图谱。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