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从地铁站名抵达南京千年文脉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9 16:33:00

南京地铁5号线日前全线贯通运营。这条地铁北起下关,南至九龙湖,全长37.4千米,由北向南,贯穿整个南京城。若留意它30个站点的名称,便会发现,它们串起的也是南京从六朝到当代的历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从六朝到当下

这30个站名中,最古老的莫过于新亭路站、东山站与文靖路站,这三个连在一起的地铁站,均位于江宁区。追根溯源,它们都来自六朝时期。

“新亭”位于南京城南,靠近长江和秦淮河。《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初年,一批跟随晋元帝渡江南下的士大夫,闲暇之时,喜欢到新亭聚会。有一次正在饮酒时,有人怀念起北方,叹气说:“风景虽然是一样的美好,但江山却与过去不同了。”在座的人听了,都生发出故土之思,默默对视,不觉流下泪来。只有王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大家应当努力同心,辅佐朝廷,收复神州失地,为什么要学楚国囚徒那样哭哭啼啼呢?”这就是成语新亭对泣的由来。

“东山”则因东晋丞相谢安而闻名。“东山”原名“土山”,因山上无岩石之故。这座小山,周回约4里,高60米。东晋时谢安在此营建楼馆。因其宅类似他隐居的会稽东山,故此将其改名东山。

据《晋书》,谢安曾在此运筹帷幄,指挥打赢了淝水之战,创下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战后,谢安扩建了别墅,从此东山之名更盛。据说东晋皇帝及朝中大臣都曾到此宴游。沈约在《郊居赋》中还写道:“虽东山之培塿,乃文靖之所宴。”

“文靖”,谢安的谥号。现在江宁区有一条文靖路,是当代所取,就在东山附近。地铁5号线袭用路名为站名,设了“文靖路”站。

六朝之外,南京还曾是明代的首都。在5号地铁线的沿线站名上,也有多个站名来自明代。

从文靖路站往北走,就是神机营、大校场。神机营,明代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之一,担负着“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主管操练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兵,是皇帝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现在南京地名中的“神机营”正是当年神机营所在地。

大校场,原名“大教场”,位于大明路以东,原为明代阅兵练武之地。入清后,康熙帝、乾隆帝南巡,也曾在此阅兵。康熙帝还曾在此亲自表演射箭,竟能十发九中。后来民间还戏传慈禧太后南巡在此赤脚犁地,教人种田。

再往北,七桥瓮、石门坎、通济门、夫子庙、三山街、静海寺等站名,均为明代就有的地名。除此之外的其他站名则多据1912年之后的地名而起。

下关这次迎来了地铁

在这30个站名中,“下关”这个站名较为特殊。它是据曾经的“区名”而起的站名。

往前追溯,下关这一名字明代才有。金陵科技学院副教授赵步阳在《下关大马路》的序言中曾考证过这一名称由来。下关这个名称,多说其最早出处是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编纂完成的《万历上元县志》,该书有“龙江关渡,即今下关”一语。但赵步阳发现,成书于隆庆四年(1570)的《一统路程图记》卷二、卷五、卷七中,下关地名即已在该书记录的路引及夹注中出现了四次。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商旅交通指南,这说明“下关”这个地名,至少在明穆宗朱载坖宣布解除海禁的隆庆元年(1566)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并逐渐成为今三汊河至上元门沿江一带地方的统称。

而在南京交通史上,下关尤为重要,这里诞生了南京第一条现代意义的道路,第一条铁路也起始于此。

光绪二十一年(1895),两江总督张之洞主持修筑了南京第一条穿越城区的近代道路——江宁马路,其河西段,也就是今天的下关大马路。据赵步阳介绍,作为一条主干道,江宁马路贯通了当时南京城区。

1905年,下关火车站正式通车,这是南京最早的火车站。它是沪宁铁路终点站,作为当时南京和中国的重要门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今天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先驱的“宁省铁路”,同样起于下关江边。这辆“小火车”,从下关出发,跨惠民河,由金川门入南京城,最终抵达今白下路(1936年延伸至中华门站)。

便利的交通给下关地区带来了繁荣景象,让它有了“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的盛名。而现在,随着地铁五号线的开通,下关再一次迎来发展契机。

彼此的抵达

行进的地铁,将南京地名像珍珠一样串起。通过它,“不但能看到这些地名的历史,也直接关联着我们当前的生活,还可以展望我们未来的世界。”学者薛冰说。

据介绍,为了给各地铁站取名,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由南京市交通局、南京市民政局等专家,以及南京市各个方面的学者来进行专业论证。地铁站名,不仅仅是简单的标识,它还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情感和历史变迁。轻叩这些站名,像是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南京过往岁月的大门。

下马坊、神机营、鸡鸣寺、文靖路……每一个站名背后都有一段甚或几段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站名不是简单的几个字,它的背后还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而且也应该说有可能有非常吸引人的故事,了解了这些,我们走过的这一段路也就不再平凡。”薛冰说。在去年,薛冰出版了他的第70本书《彼此的抵达》,讲述南京站名的故事。在书里,他以细腻的笔触和严谨的研究,将294个站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一一呈现,无论是古老的历史遗迹相关之名,还是具有地域特色、民俗风情的站名,其中就包括了5号线。

薛冰认为,地铁是城市生活空间最先进、最方便、最快捷的一种公共交通方式,大大延展了我们的活动空间,让我们能够轻松地走出老城,到附近区县,再到周边都市圈。在他看来,当人们与地铁站名相遇,那是彼此的抵达,抵达的是南京的地脉与文脉,与南京人文历史的亲近。

据介绍,南京第一条地铁2005年才开通,但是南京地铁规划是从1984年就开始了。当时南京在做城市规划时,预留了20条地铁线的线路,把地铁沿线和地铁站点全部空了出来,目前还有多条线路正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