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咏的水彩里,看见被光影点亮的日子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4 10:45:00
9月 23 日,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艺术馆主办的“打雷前的闪光——陶咏水彩画展”正式启幕。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陶咏近年来的水彩创作成果,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也为观众打开了理解现代水彩艺术的新窗口。
陶咏的水彩作品以独特的“光影”捕捉见长。他凭借敏锐的艺术感知,将现实生活中转瞬即逝的光影变幻定格于画面,赋予平凡场景以诗意与深度。每一幅画都如同一首光与影合奏的视觉诗,让人仿佛能触摸到生活的温度与脉动。
像《红海泛光》这幅作品 ,据陶咏说, 2017 年,他在埃及采风。游轮航行在红海之上,此时,湛蓝的天空,深邃得近乎发黑的海水,构成了这片海域独特的底色,中午时分,游轮上有一个区域,其顶棚是镂空的,强烈的光线如金色的箭雨般从上面倾泻而下,毫不吝啬地洒在船板上,投下一道道斑驳陆离的阴影,此刻有几位游人在自在地活动着,阳光洒落在他们身上。光线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道道灵动的光波,每一道光波都像是一个跳跃的音符,奏响着光与影的和谐乐章,在这一瞬间,光与阴影同时出现在一个物体的同一平面上,平凡的场景被赋予了非常丰富的魅力。光影的出现,让这个原本平淡的画面变得生动而立体。
再看他的《欧洲旅行》系列,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形成一片片跳跃的光斑。陶咏巧妙地运用水彩的透明与流动性,将光影的层次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光线的强弱变化,感受到阳光带来的温暖与生机。这种对光影的精准把握,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他长期观察生活、钻研技法的成果。据了解,为了捕捉不同时段、不同场景下的光影效果,他常常花费大量时间在街头巷尾、公园河畔。正是这份执着与专注,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活真实的“光影”质感,让观者如临其境。
除了对光影的极致追求,陶咏水彩画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将视角聚焦于“普通人”的日常。他的画笔描绘市井百态,记录平凡人物的喜怒哀乐,作品不见刻意雕琢,唯有质朴真诚的生活写照。
《同仁菜市》便是一例。画面中,摊主忙碌理菜,顾客穿梭选购,清晨菜市场的喧嚣与活力跃然纸上。陶咏以细腻笔触捕捉人物神态,让寻常百姓成为画中主角,展开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这不仅是一件艺术作品,更是对平凡日常的深情礼赞。据不完全统计,以普通人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在陶咏创作中占有相当比例,可见其对这一主题的持续关注与深入挖掘。
陶咏的水彩,是画,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他以艺术的语言提醒我们:美,并不遥远,它就藏在身边的光影交错与人间烟火中。艺术源于生活,亦应回馈生活,唤醒观者对日常的珍视与感悟。
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此次画展亦带来启示。我们同样记录时代、书写生活,是否也能如陶咏一般,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挖掘那些被忽略的生活之美?新闻报道不应止于事件陈述,更应成为对生活深处的洞察与共情。捕捉现实中的“光影”,关注平凡而坚韧的个体,才能以文字与镜头呈现一个真实而动人的世界。
对美术界同仁而言,陶咏的作品亦是一次有益的交流。他在水彩技艺上的成熟运用、在光影处理与主题选择上的独特风格,值得深入探讨与借鉴。其创作思路与表现手法,或可为水彩艺术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注入新的灵感。
附陶咏感言:
今天,回到新华日报这个我工作40多年的地方举办我个人画展,心情无比激动。在此也和大家分享我从新闻工作者到水彩创作者的转变历程。
我从事新闻工作已有40多年,这漫长的岁月就像一位无声的导师,在我身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新闻工作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像一位警惕的猎手,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瞬间。无论是繁华都市街头的匆匆行人,还是乡村里的质朴笑容,我都曾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来,这种长期的观察训练,让我拥有了一双能穿透表象、洞察本质的眼睛,也为我日后的水彩创作奠定了的基础。如今,我成为了一名职业绘画人,专注于水彩画创作,可以这么说水彩画,以其独特的流动性和透明感,成为了我表达内心世界的最佳语言。
在新闻工作中,我养成了随时随地观察世界的习惯。每一个场景、每一种色彩、每一束光线,都纳入了我的眼睛。而当我拿起画笔,开始水彩创作时,这些观察所得便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我的作品中。我喜欢在水彩画中强调光影的表现,因为光影是绘画的灵魂,它能赋予画面生命和情感,每一束光的洒落,每一片影的交织,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大家可以看到,在我的画作中,逆光和阴影常常是主角。逆光,那是一种神秘而富有魅力的光线,它能勾勒出物体的轮廓,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生动而立体。而阴影,则像是隐藏在角落里的故事,它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无尽的想象空间。我用画笔捕捉那些可见的光影,并将它们定格在画纸上,让观者透过我的作品,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与温暖。
我的水彩画构图视角也得益于多年的摄影记者工作,画面内容始终关注着生活中的“普通人”,或是骑在车上的年轻人、或是街头漫步的行人、或是海滩晒太阳的游人、或是雨中急匆匆赶路的人,在收集资料时,我需要找到我创作的角度,我喜欢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世界,有时,我会选择一个低角度的视角,让画面中的主体显得高大;有时候,我又会选择一个俯瞰的视角,展现出宏大的场景和整体的美感。多样的观察形成的构图在我的水彩创作中发挥了作用,它让水彩画面生动有变化。
今天,站在这个画展上,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够呈现在大家面前,我希望通过这些画作,能与大家分享我对世界的观察和感悟,也让大家感受一下光影和色彩的魅力。
这次画展的筹备过程,让我感受到了新华日报、江南时报、新华文投等同事们的热诚支持,从场地的协调安排,到作品的布置陈列,每一个环节都有他们的辛劳。南京艺术学院的老师们和同行,也给予我诸多专业的学术支持。
在这里,我要衷心地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的人。是你们的关心与付出,让我能够在绘画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是你们的支持与鼓励,让我有勇气站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是你们的勉励,让我有动力继续在水彩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最后,我想说,无论是新闻工作还是水彩创作,都是我热爱生活、表达自我的方式。我将继续用我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我的画笔去描绘美好。新华日报社永远是我强大的后盾,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这份情谊都不会褪色。未来,我将继续努力,用画笔描绘更精彩的人生,用光影传递更动人的故事。同时,也期待能与志趣相投同行朋友们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向着更高的艺术山峰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