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晚会与闫妮对唱《只字不提》,海来阿木就相关表述发文致歉,背后竟藏着原唱于和伟的老友深情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7 14:25:00
就在海来阿木与闫妮演唱的《只字不提》在央视中秋晚会舞台上引发好评的同时,10月6日晚,海来阿木在微博发布致歉声明,就翻唱演员于和伟歌曲《只字不提》时的表述问题致歉。
海来阿木在微博向于和伟全球粉丝后援会发布致歉声明。他表示,自己因在采访中对翻唱授权的表述不准确引发误会,对此深表歉意。
声明中,海来阿木明确了三个要点:其一,个人非常尊重于和伟老师,是在听过原唱版本后产生翻唱想法;其二,已取得授权并上线翻唱版本,只是表述上的疏忽造成了误解;其三,未来在关于该歌曲的音视频及相关二创作品上都会做好标注,在创作和表达上会更加严谨规范。
背后故事:于和伟与发小的情谊凝结
于和伟曾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提及下,《只字不提》是自己2022年出的单曲。“这首歌是我发小写的,他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因为一场意外造成了高位截瘫。我人生第一次走出辽宁省是跟他一起,我背着他来看病,这就是我们的感情。”他还说,“之后我从北京考到上海,他在小汤山疗养院治疗后回到老家,后来又在北京开了一个音乐工作室。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梦想,很勤奋,人也永远乐呵呵的,每次我心情不好时去见见他都会受到鼓舞,会想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我不太清楚《只字不提》为什么火了,或许这种娓娓道来的故事感更容易让人共情。”
资料显示,《只字不提》的创作背后,是一段跨越数十年的挚友深情。作词人张良玉、作曲人闫雪峰与演唱者于和伟均是辽宁抚顺人。闫雪峰在大学期间因意外高位截瘫,却未放弃音乐梦想,自学口琴、成立音乐工作室,在近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只字不提》这首力作。
2022年,张良玉以故乡情愫和青春回忆为灵感写下歌词,闫雪峰为其谱曲后将作品交给于和伟。最终呈现出流行与戏曲唱腔结合的独特版本——结尾的高八度戏曲唱腔极具张力,将“心有千万思绪却无法言说”的情绪推向顶点。
这首歌于2022年11月29日正式发行,收录于同名专辑《只字不提》。它曾在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中以“彩蛋”形式出现,于和伟极具故事感的声线搭配古风歌词,引发观众强烈共鸣,也让歌手海来阿木产生了翻唱的想法。
翻唱脉络:从单曲发行到央视舞台
据悉,海来阿木的翻唱版本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发行,由张良玉作词、闫雪峰作曲,唱片公司为嗨库文化,在QQ音乐、Apple Music等平台同步上线。
10月6日晚,海来阿木在央视中秋晚会上与闫妮合作,带来了《只字不提》的对唱版本。此次舞台落地四川德阳,是海来阿木第二次登上央视秋晚舞台。他与闫妮的音色形成“反差萌”——闫妮音色清亮,海来阿木嗓音沙哑宽厚,两人在导演组要求的互动中频频笑场,却最终呈现出极具感染力的舞台:闫妮手持非遗德阳潮扇,表演中化作“水中月”,与“望月思卿不见卿”的演唱意境完美呼应。
据海来阿木透露,为了这个舞台,他与闫妮及制作团队在录制前一天凌晨3点仍在讨论表演细节,音乐总监和总导演连夜电话沟通,逐句调整编曲,足见对作品的重视。
律师解读原唱与翻唱争议
采访中,北京市高朋(南京)律师事务所魏增律师告诉记者,从著作权法角度评价:原唱只是最早的歌曲表演者,其享有的是表演者权。但是这种表演者权是基于其自己的表演所产生的权利,既表明自己的表演者身份,避免自己的表演形象不受歪曲,以及对于其自己表演的相关财产权。
原唱表演者作为最早的表演者,除非有词曲作者特别授权,比如词曲作者将全部音乐作品的财产权转让给原唱表演者,使原唱表演者可以授权他人表演该作品或者禁止他人表演该作品,否则,一般来说原唱表演者无权禁止其他人表演同一个音乐作品。
从反不正当竞争法角度评价,歌曲的原唱表演者确实在相关市场会获得更高的关注度、认可度,获得更多的市场交易机会,并可能因此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因此如果不是原唱表演者而谎称自己是原唱表演者,与真实的原唱表演者抢夺交易机会,确实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但从后续微博回应来看,海来阿木没有要表达自己是原唱表演者的意思。因此认定他谎称自己是原唱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可能性也不大。
当下娱乐圈所谓原唱问题常常是被拿来制造话题的工具,但实际上原唱问题在法律上并无特别规定,原唱表演者也只是音乐作品众多表演者之一。即便娱乐圈内对于原唱有什么不成文的行业规则或者业内规范,这样的规则规范也并未被法律所吸纳和认可。
建议音乐作品表演者在表演前确认是否获得了表演授权,对于是否原唱问题实事求是。粉丝也要冷静客观看待原唱问题,避免过多占用公共资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 庆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