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共议文化遗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第三届“良渚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幕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8 20:42:00

10月1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

今年是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4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通过20周年。本届“良渚论坛”以“文明重光:文化遗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为主题,邀请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300余名中外嘉宾参加,与会嘉宾围绕“文明根脉:远古文明的历史智慧和当代价值”“实践创新:城址考古、大遗址保护与城乡协同发展”“薪火相传:博物馆功能拓展与文物活化利用”“文明未来:世界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经验。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西北大学校长孙庆伟;法国国家预防性考古研究院创始主席、法国大学研究院巴黎第一大学荣誉教授让·保罗·德穆勒;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亚洲合作研究集群负责人、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蒂姆·温特;马耳他文化遗产委员会主席马里奥·丘塔亚尔分别发言。

孙庆伟表示,近年来,基于以良渚古城为代表的考古发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了长期以来西方学界以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作为早期文明三要素标准的束缚。创新提出了以城市、阶级、国家作为判断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不仅将中国进入文明的阶段,从3300年拓展到5000多年,也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征。

让·保罗·德穆勒提出,人类的文明是需要不断地发展的,无论是玛雅文明还是古希腊文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重整个发展本身以及相关考古方面的保护。城市考古学是一个新兴发展不断借助新技术的领域,我们需要担负起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更好的保留这些重要的历史遗迹,让子孙后代也能够欣赏他们。

蒂姆·温特的主旨发言聚焦于“丝绸之路”语境下与世界遗产相关的国际合作模式,他认为当前中国在遗产保护领域取得了非凡进展,中国毫无疑问是亚洲遗产保护的引领力量,而在博物馆和保护技术领域,甚至可以说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中国致力于复兴和发展具有突出自然和文化价值的区域和地区,鉴于此,我相信可以在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之间建立富有成效的连接。”

马里奥·丘塔亚尔指出,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有助于培育文化认同。历史上的物件和遗址体现了传统、信仰和记忆。保护不仅仅是专家的工作。它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包括公民、学生、领导者。通过重视、尊重和支持遗产,我们确保历史不会湮没于沉寂,而始终是我们共同人性中鲜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失去了我们的遗产,我们就失去了自我的一部分,我们绝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论坛期间,还将举办良渚文创市集、“良渚之光”中美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等活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杭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