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唐朝诡事录》勾起众多网友馋嘴大黄桃,康国的金桃到底是啥桃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3 12:05:00

最近,《唐朝诡事录之长安》正在热播中,剧集的第一个案件《康国的金桃》就相当精彩,卢凌风、苏无名一行人带着康国进贡的金桃回到长安,由此展开了怪鸟杀人案和宫廷政治斗争一明一暗两条故事线。

在讨论剧情之余,有观众的注意点开始跑偏了,在剧中,皇帝特意赏赐了金桃给卢凌风,让他犒赏一路押送贡品的众人,不料费神医馋虫发作自己悄悄的啃了桃子。那边长公主设下金桃宴款待众人,品着切成小块的金桃,露出陶醉的表情,对金桃的美味更是赞不绝口,“这桃就这么好吃?”“这不就是大黄桃吗,这么稀罕吗?”“我也有点想吃大黄桃了。”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剧照

在大多数剧中,贡品桃子也就是个剧情的引子,只要是个桃就行,但《唐朝诡事录之长安》没有这么敷衍,在历史上康国的金桃是真实存在的。

康国是中亚地区的一个古代国家,位置在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附近的撒马尔罕一带,为隋唐时期“昭武九国”之首,《魏书·西域传》记:“康国者,康居之后也。迁徙无常,不恒故地,自汉以来,相承不绝。”康国是重要的贸易中转地,是丝绸之路中段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康国人擅长做生意,和唐朝有着密切的往来,双方使节、商人往来频繁,也是向唐朝进贡最多的西域国家之一,康国的贡品中就有金桃。

根据魏风华著作《被封印的唐史》,唐朝原本的顶流水果是樱桃,《太平广记》中就有记载皇帝设樱桃宴款待新登科的进士,以作嘉奖。而到了唐太宗贞观九年,新的顶流水果金桃出现了。这一年冬天,来自康国的使节团带着贡品金桃抵达长安,将金桃献给了唐太宗李世民,北宋王钦若的《册府元龟》记载:“贞观九年,康国献金桃银桃,诏令植之於苑囿。”

来自康国的金桃到底长什么样呢,在《唐会要·卷一百》中记载:“康国献黄桃。大如鹅卵,其色如金,亦呼金桃。”康国的金桃还有各种神奇的故事,据说这种桃子较之其他桃子都更为甘甜,而且桃肉非常紧密的粘在桃核上,因为极其甘甜,很容易被虫蛀,所以生长过程中,须有术士持咒,最终才能“大如鹅卵,其色如金”。

很可惜的是,今人已无从觅得康国金桃了,美国汉学家薛爱华在研究唐朝舶来品的学术著作《撒马尔罕的金桃》中就无不遗憾的写道“这种水果的滋味又到底如何,我们现在已经无从推测了。”

康国金桃为何无迹可寻?唐太宗曾令人种植了金桃树苗在皇家宫苑,但因安史之乱,国家动荡,皇家宫苑的桃树也无人顾得上。此后,即使有金桃偶现长安,也是波斯、大食等国的商人顺手带来的,数量就更为稀少了。薛爱华在书中断言,没有记载和迹象表明撒马尔罕的金桃曾传播到长安御园以外的地方。按他的观点,“安史之乱”后甚至更早,这种桃子就在唐朝消失了。至于其原产地康国,在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大举进攻中亚,康国抵抗失败,作为独立国家的政权瓦解,其文化很快被彻底的阿拉伯化,康国实际意义上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是否还有人种植金桃,很难得知。

也有人认为,撒马尔罕的金桃其实并不神秘。桃子是很寻常的水果,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撒马尔罕的粟特人只不过把柿子树和桃树嫁接在一起,结出的桃子也就带有柿子的基因,加上中亚地区昼夜温差大,所以水果的味道甘美,色泽金黄,加之自西域远道而来,唐人视之为珍奇,少见多怪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诡事录之长安》里康国金桃的“开箱”方法也很考究了,剧中卢凌风等带着金桃到了驿站,当着皇帝的面打开了储存金桃的“小盒子”,剧中是一个用泥土密封好的、扁圆的、像两个大碗互相扣在一起一样的容器,容器上有花纹,桃子密封放在容器里,皇帝用小锤子把泥土外壳撬开,里面的桃子鲜美如初。这个保存方法是古代常见的密封保鲜法,用泥土密封保鲜容易腐坏的水果便于长途运输,此法在《长安的荔枝》中亦有,值得注意的是剧中这个扁圆的容器,这种形状的容器至今仍在阿富汗地区使用,这是当地一种传统的水果保鲜手段,叫“坎吉纳”,用泥土和秸秆混合制作大碗,经过太阳的暴晒让土碗变得坚固,把新鲜的水果放在大碗里,用另一个碗扣在上面,再用新鲜泥土密封,使用这种存储方式,可以让夏天的葡萄保鲜到冬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沈昭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