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笔阵横扫——舒同120周年诞辰书法文献展”暨学术交流会在上海推出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3 17:49:00

今年是中国首任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大师舒同120周年诞辰。为纪念舒同,梳理20世纪中国现当代书法艺术发展史   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书法家协会担任支持单位,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杂志、《澎湃.艺术评论》、上海交通大学海派文化高等研究院、海派艺术馆主办的《笔阵横扫--舒同120周年诞辰书法文献展》、《笔阵横扫--舒同书法学术交流会》于11月22日在上海海派艺术馆举行。

题华东烈士陵园 功在国家 名留青史

自书诗一首

致上官佐函

本次活动以文献展示与学术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梳理舒同先生的艺术成就与贯穿笔墨人生的时代精神。

舒同先生是自成一体的书法大师,也是中国书法事业的继承者与开拓者,中国书协的首任主席。他5岁学书,14岁获“东乡才子”美誉,后临颜真卿、柳公权、何绍基等名家碑帖,创立独具特色的“舒体”,被毛泽东称为“马背书法家、党内一枝笔”。他与上海渊源深厚,这里是他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留下了华东师大、同济大学、华纺、华东化工、一医、二医、上财、上戏、上体、劳动报、青年报、上海站、上海展览中心等一批墨宝,其中“上海”二字已成为城市标志字体,上海也成为舒同体最为流行的地区之一。他的书法既汲取海派文化养分,也为海派书法发展注入活力,更以“为人民书写”为使命,与民族命运的脉动紧紧相连,纪念舒同极具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唐·李白 南轩松诗

本次文献展以“笔阵横扫”为主题,集中呈现舒同先生书法作品文献复制品50余组(件),涵盖其代表性榜书、毛泽东诗词题材创作、自书诗及题字等多种类型。展览系统展现舒同先生从长征时期笔戈并举到创立“舒体”书风的艺术历程,突出其“七分半”字体融汇楷、行、草、篆、隶与颜、柳、何绍基等名家精髓的独特风格。此外,还展出了大量舒同先生与上海深厚渊源的文献资料,呈现他在上海华东局工作期间对海派文化的影响,以及其书法在当代的传播与接受。观众可近距离欣赏《长征》《清平乐·六盘山》《黄鹤楼》《宋庆龄故居》《全国农展馆》《许家崖水库》等经典作品的复制文献,感受其笔墨中蕴含的雄浑气魄与时代温度。

同日下午举办的“笔阵横扫——舒同书法学术交流会”,汇聚来自全国书法界、文化界、评论界的50多位专家学者。

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书法家陈振濂认为,如果我们回溯当代书法史,尤其是在书法进行历史定位的方面,我觉得第一个要纪念的就应该是舒同先生。很多著名书法家可能成就也很高,但是要像发挥舒同先生这样的一锤定音、一言九鼎的作用方面,恐怕再厉害的书法家都做不到这一点。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表示,舒同先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人物,他独创了“舒体”,近代书法家能够称为“体”凤毛麟角。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潘善助认为,舒同先生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首任主席对于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来说具有三点重要意义“一是创新意义,二是专业意义,三是普及意义,就凭这三点,加上他鲜明的书法风格,高辨识度的舒体,舒同先生的书法艺术必将传得开、留得下。

与会嘉宾还围绕着“舒同与二十世纪书法变革”“舒体的笔墨体系与美学价值”“革命书写与艺术人格”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重新梳理和审视舒同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的开拓性贡献,进一步丰富了对舒同艺术精神与人格魅力的立体认知。与会嘉宾认为,舒同先生作为中国书法现代转型的关键人物,其艺术实践深度融合了革命情怀与文化理想。他所创立的“舒体”不仅是对传统笔法的创造性转化,更在结构、气韵与时代精神之间建立起独特的审美体系,体现出“笔墨当随时代”的自觉追求。正如中国书协在舒同120周年纪念活动中的序言所言,“先生立德、立功、立言、立艺,在中国革命史与当代书法史上,铸就不朽丰碑”。

本次展览与学术交流活动,既是对舒同先生艺术成就与人文精神的一次系统梳理,也是海派艺术馆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书法艺术传承创新、服务人民的文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