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静默的暴烈:邹鉴烨的时间诗学与存在之思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5 17:40:00

邹鉴烨常往返于美国纽约与中国常州之间。作为一名定居长岛的自由插画师、平面设计师与绘本作者,她并不受时间与空间的禁锢。

邹鉴烨钟情简约的几何形态与柔和的色调,以此构建一个个关于时间、存在与情感的微缩宇宙。她的艺术语言,建立在严格的视觉自律之上,浙江大学赋予她的理性思辨和雪城大学给予她的当代艺术训练,共同熔铸成其独特的创作方式:用几何空间搭建叙事骨架,以线条与色彩调控情感流速。

一次逝去午后的形状


今年,邹鉴烨的作品《一次逝去午后的形状》获纽约Art on Paper展会推介,并成功售出。画中,时钟与被剪下的花束,共同指向时间在空间中的无声流逝;水罐中的睡莲与垂手的人物,像静物一般沉默。它们是被安放于此处的“瞬时标本”,正在等待时间给出一个为何继续向前的答案。在效率被奉为圭臬的今天,一个无所事事的午后,常被视作虚度,是被生产逻辑驱逐的“无效时间”。然而《一次逝去午后的形状》却将这样一个平凡午后,升华为一首存在主义的诗歌。对这样静止瞬间的珍视,其实是一种温柔的反抗——当社会将效率等同于生命价值时,邹鉴烨提醒我们,那些被忽略的“停顿”,恰是人与自我重新连接的珍贵时刻。

温柔地挥霍


如果说《一次逝去午后的形状》以近乎抽象的方式勾勒时间的流逝,借由时钟与花束唤起观者对机械时间的共同记忆;那么《温柔地挥霍》则转向具象世界的微观洞察,将时间体验内化为房间中静物的微妙变化。黄油缓慢塌陷的温度痕迹、镜中凝固的空白、花瓶倾倒的一瞬,共同构成了静态中的动态,揭示出深刻的真相:最残酷的时间洪流,往往在于最安静的表面之下。

在更深层面,邹鉴烨的作品触及现代人的存在焦虑与情感渴求。那些被时间定格的静物,实则是人物乃至社会的内心隐喻性投射——现代人亦常在喧嚣中维持情感的缄默——她的艺术,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情感语言,让那些难以言说的感受,借由色彩、肌理与构图得以流露。

除了情绪的细腻表达,邹鉴烨也常进行儿童绘本创作。她在荣获3x3杂志儿童出版(专业方向)优胜奖的绘本《小女巫快要有兄弟姐妹了》中,探讨了二胎导致的家庭结构变动给长子带来的心理波动。故事里,小女巫得知母亲怀孕后,因迷茫与害怕逃入森林,在那里她遇见了三对动物兄弟姐妹,目睹它们之间的争吵与关爱,最终明白家人之爱能助她克服焦虑。

这本绘本由她执笔,并得到儿童心理学博士Kamara的指导。邹鉴烨希望小读者能从自然柔和的画面中获得慰藉。她并不期待一本绘本能彻底解决孩子面临的困境,但她相信,家人之间血脉相连的爱,足以让人鼓起勇气,去面对所有未知的困难。

在纽约这样的国际都市,邹鉴烨的艺术成为一种对抗异化的力量。她的作品不依赖宏大叙事或视觉刺激,而是在细微处展现力量。这种微观视角,恰是当代艺术中难得的品质,它提醒我们:存在的真相,或许不在远方,而在身边那些被忽略的瞬间里。她邀请我们慢下来,在看似空白的停顿中,重新触摸生命本真的质地与温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