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三人行|《喜人奇妙夜2》“笑果”从何来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6 20:40:00
追完《喜人奇妙夜2》的《奈何桥北》,很难不被这场“喜剧搭台、音乐点睛”的双向奔赴打动。“四士同堂”团队以樊於期献头助荆轲刺秦的典故为底,用满是生活气的笑点铺陈故事,而裁缝铺乐队的《驾鹤西去》,则成了戳中人心的关键一笔,让作品从“好笑”升华为“好哭又好记”。
喜剧舞台上的生死共鸣
作品以奈何桥北的孟婆汤摊为场景,展示了地狱里的“人情世故”,暴脾气孟婆的反差萌、荆轲忘带头颅的荒诞梗、秦王三进三出地府的戏谑桥段,让前半段笑料密集且暗藏巧思。
当剧情转向黄泉路上的对谈,喜剧的外壳悄然褪去。樊於期一句“为知己献头,我不悔”,荆轲攥着匕首哽咽“刺秦虽败,我没负你”,“此生相识不悔”六个字,道尽了超越生死的肝胆相照。这哪里是历史人物的遗憾?分明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执念——没完成的项目、没说出口的道歉、没来得及珍惜的告别,弹幕里“想起没跟外婆好好说再见”“去年的遗憾终于能放下了”的留言,便是最好的共鸣证明。
剧中秦王那句“我本可以做的事很多,但我已经做到的事更多”,堪称点睛之笔。它戳破了当代人“必须圆满”的焦虑,也点透了“宏图未竟,夙愿已了”的人生奥义。直到BGM《驾鹤西去》响起,众人饮下孟婆汤坦然过桥,才懂这部作品的温柔:它从不是在讲历史,而是在给每个困在执念里的人,递上一份与过往和解的勇气。《奈何桥北》的成功,在于它把厚重的道理藏进了轻盈的喜剧里,让我们笑过之后明白:全力以赴的过程,本就是对遗憾最好的回应。张楠
不说教更好笑
不管是看喜剧电影还是小品、脱口秀,最怕的就是乐呵呵的看到最后来了一段莫名其妙的升华,要么给观众讲点人生大道理,要么上点感天动地的桥段非想整个泪点。能啥都不想光是好笑的喜剧节目,《喜人奇妙夜2》算是一个。
多个节目设定非常的反直觉,甚至相当的荒诞,《史密撕再就业》里面临失业危机的中年杀手夫妇讲述的是现代人的工作焦虑,《旧警察故事》一改警察的天生正义使者套路,在反转中讲一个充满笑与泪的内部反贪故事。更不要说成为网络爆梗引发无数人模仿的《技能五子棋》,这节目简直怪得离谱,有一种“梦到哪句说哪句”的抽象感,节目最后四个人开始边唱边跳时迷惑感和喜剧效果达到了巅峰,没有逻辑没有意义只有洗脑好笑,从头到尾的无厘头反而契合了当下年轻观众通过“发疯”解压的心理需求。
喜剧不需要刻板生硬的说教,不追求意义反而能让喜剧找到它的意义,喜剧的终极使命从不是“教化”,而是提供一个暂时逃离严肃现实的出口,让人们在纯粹的快乐里喘口气。抛开说教的喜剧,反而能凭借最纯粹的欢乐,成为观众心中最难忘的存在,这也是喜剧本该有的模样。沈昭
口碑下降背后的创作困境
曾经的中国线上团体喜综天花板,如今在评分网站遭遇6.6分的滑铁卢。这一分数的背后是观众对节目“不好笑、结构单一、喜欢堆人数煽情”的普遍批评。不得不说,当一档喜剧节目让人笑不出来,它的核心价值便已动摇。
《喜人奇妙夜2》的问题之一,就是内部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可见其创作困境很是突出了。对于熟悉节目的老观众而言,这些内部梗或许能带来会心一笑。但对新观众来说,这种创作方式无疑是不友好的,也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偷懒的创作方式。在节目第三赛段,演员土豆和吕严甚至在作品中对内部梗进行了自反性吐槽:“喜剧节目到后期就是会不好笑的,全是意义啊、反转呐、大底什么的”。
有些喜剧演员们连续三年参加比赛,一年到头除了商业活动就是备赛、比赛,实际上已与生活隔离,远离了喜剧创作最依赖的源泉。
不过,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不少作品的选题在“故事新编”上下了功夫,内容选自一些耳熟能详的传统文本,反映出这些传统文学作品在当下的传播度、影响力与深入人心。当然了,也正是因为这些作品群众基础好,其“二创”和改编会降低观众的接受门槛。其中,《夜宴》还让更多观众加深了对《韩熙载夜宴图》这幅作品的认识,也是不错的文化传承方式。孔小平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