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打造“健医实验室” 铺就“AI+医疗”创新路
来源: 南京日报
2025-11-16 15:02:00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婷婷
通讯员 陈欣
睡眠障碍患者告别“碎片式”诊疗,获得连贯精准的解决方案;医生有了“智慧助手”,轻松生成个性化治疗方案;保健品研发员精准运用大数据,实现从“治病”到“治未病”……近日,南京大学与鼓楼区正式签约共建“健医数据与AI校企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健医实验室”),以人工智能技术描绘生命健康产业新蓝图,推动“未来医疗”从愿景走向现实。
该项目依托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这一重点平台,是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区域产业优势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也是落实“双高协同”发展战略的标志性成果。
毗邻校园,打造“AI+医疗”创新策源地
核心研发区专注前沿技术突破,交叉协作区促进学科融合创新,企业孵化区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正在打造的“环南大知识经济圈”里,一个集研发、协作、孵化、展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未来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里便是“健医实验室”的所在地。
告别传统实验室的“一板一眼”,这里的环境氛围主打“年轻态”。空间中既有可灵活调整的移动桌椅、智能演示系统等“宝藏硬件”,也有绿植休憩角、减压放松区等“小确幸区”,让办公科研和休闲放松融为一体,激发更多创新灵感。
“最重要的是,这里离南京大学非常近,既拓展了校内空间,又极大便利了师生们科研协作与思想碰撞,真正实现‘校内校外、无缝联动’。”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高阳说。
落地后,“健医实验室”将率先推动四大重点项目——全流程全覆盖睡眠医学人工智能平台产业化应用;生殖AI系统与器械的产业化;医疗智能体平台产业化应用;多组学大数据驱动的大健康系列产品的产业化。这些项目直击临床与健康管理核心需求,融合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前沿热点,让AI真正“懂医疗、会看病、能决策”。
从校园到市场,打通技术转化“快车道”
作为“健医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高阳身兼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重任。这个重点平台集聚人工智能、医学、生物信息等多学科顶尖人才,聚焦多模态大模型、疾病智能诊疗、医学影像分析等前沿技术方向,已孕育出众多具备产业化潜力的创新成果。
如何为这些“藏在深闺”的科研成果打通更多产业化“出口”,推动创新成果在南京本地高效转化落地?南京大学与鼓楼区决定携手让这些好技术真正“用起来”“活起来”。
很快,这一合作迎来“关键跨越”——在2025南京鼓楼“算法名区”建设推进会上,该实验室作为首批核心项目重磅发布。鼓楼区将在空间、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更将辖区内丰富的医疗资源嫁接进来,构建“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临床验证、市场孵化”的创新生态,大幅缩短从创新到应用的距离,让实验室的成果更快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今年7月,鼓楼高新区获批省“双高协同”(高新区+高校)试点,与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深入开展结对协同,成为全省唯一以人工智能为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试点高新区。此次新成立的实验室,就被列为该区“双高协同”首批5个重点试点项目之一,成为高校科研力量深度融入地方产业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
“南京大学的科研优势与鼓楼高新区的产业资源高度契合,双方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也将为鼓楼区打造‘算法名区’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撑与人才保障。”鼓楼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智慧”跳出“围墙”,“环南大”蓝图落地“关键一子”
鼓楼区科教资源得天独厚,54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8所高等院校。当校内空间饱和,鼓楼区“环南大知识经济圈”迅速承接其“外溢能量”。
“健医实验室”正是“环南大知识经济圈”从蓝图迈向现实的“关键一子”。
“实验室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为核心,辐射周边科技园区、医疗机构和创新载体,致力于打通高校智力资源与区域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鼓楼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校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成果共用”,鼓楼区正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创新体系。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依托环南大片区丰厚的科教资源,一个从“围墙内”到“街区式”的无边界创新城区将形成,让智慧的火花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竞相迸发。
“随着实验室建设推进,鼓楼区也将加快布局‘AI+医疗’产业链,推动形成集技术研发、临床验证、产品孵化、市场推广等于一体的完整生态,为南京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贡献更多智慧方案。”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