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开启“温暖模式”应对“降温键”
来源: 无锡新传媒
2025-11-19 14:21:00
近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寒潮预警,大幅降温、凛冽大风、局地暴雪——这场今冬上演的首场“压力测试”,不仅考验着万物的耐寒能力,更检验着各地在极端天气下的应急响应与民生保障水平。面对挑战,从城市到乡村,多地迅速启动应对机制,以全方位的“温暖模式”回应突然按下的“降温键”。
寒潮之下,最基础的“安全感”源自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当千家万户紧闭门窗时,供暖供电便成为抵御严寒的“生命线”。各地能源部门提前部署,加强供需监测与调度,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保障天然气、煤炭等供应稳定。一组组能源数据,给出了安心答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能源供应充足,10月以来,全国煤炭日均调度产量持续处于1200万吨以上的较高水平。电力供应同样让人放心,2024年,全国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率达99.924%,同比上升0.013个百分点。就算遇到大风降温,都能保障百姓家里的电灯不熄、暖气不停。这些数字,是寒冬里最实在、最踏实的“安全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守好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是寒潮应对中的另一场硬仗。极端天气易导致农产品生产受损、运输受阻,进而可能引发市场波动。为此,商务部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启动生活必需品量价监测日报制度,及时准确掌握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各地商务部门指导商贸流通企业加大生活必需品货源组织力度,落实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目前多地区已落实政府蔬菜储备。从温室大棚的防寒保暖到商超货架的琳琅满目,一系列举措旨在确保即使在风雪交加时,基本生活物资供给依然有序、价格依然平稳。这是应对寒潮对应急能力的锤炼,也是对民生关怀的升华。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寒潮带来的积雪和结冰,对交通出行构成严峻挑战。为此,交通运输、公安交管、市政环卫等部门第一时间发挥协同联动工作机制的作用,加强路网实时监测及极端天气会商研判,最大限度降低天气给公众出行带来的影响,守护好每一条出行的路。在四川、贵州等高海拔地区,交管部门进入应急状态,多方联动,融雪除冰,特别路段通过警车压速带道、间隔放行等方式保障车辆行驶安全。交通动脉的畅通,维系着社会经济的正常循环,也传递着秩序之下的安心。
天寒地冻,人心向暖。寒潮终将过去,但应对极端天气的“大考”不会停止。在寒冷中织就的这张民生保障网,为人民群众带去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正是寒潮之下“温暖模式”全面开启的核心价值所在。(柳絮、哲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