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江苏苏州:园区打造OPC梦想“最强后援团”

来源: 苏州日报

2025-11-24 19:41:00

  首届人工智能OPC大会将世界的目光聚焦苏州。

  OPC,即“OnePersonCompany”,象征着一个人也能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撬动一个产业、改变一个行业。

  在苏州工业园区这片创新沃土上,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创意,就能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开启属于自己的创业征程。但他并不孤单——政府、高校、企业、资本、平台、数据、算力、场景……整个城市都在为他撑腰。

  个体创意的火花,在体系化的赋能催化下,终成燎原之势。

  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核心区,园区早已不只是“产业高地”,更是“梦想孵化器”。今年7月,园区便明确了2025-2027年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形成“3+N”人工智能应用体系。所谓“3+N”,即聚焦制造、科研、政务三大重点领域,拓展N个应用场景,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协同的创新发展格局。

  顶层设计的“硬度”与“温度”在此刻交融,织就一张让OPC创业者“不是一个人战斗”的底网;人才政策和资金、算力等各方面的支撑,让一个融合型OPC社区呼之欲出;“一城一地一谷一空间”四维融合发展新格局,更是为每一个OPC梦想搭建起了坚实的舞台。

  跨部门协同织就支撑网络,政策体系构建创新基石 

  在现代大厦16楼,园区“人工智能+”专项工作组的例会正在举行。来自科创委、经发委、大数据局等不同部委办局的工作人员围坐一堂,他们的议题聚焦而明确,如何打通堵点,让一位OPC创业者的新技术方案能在场景中快速落地。这种跨部门的协同办公场景,在园区已司空见惯。

  这个看似普通的会议,恰恰是OPC生态底座最坚实的支撑。长期以来,人工智能作为一门赋能技术,其应用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难以推动其与各产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专项工作组的设立,正是为了破解这一难题。

  专项工作组由科创委牵头,但成员包括了经发委、大数据局、金融发展局、人社局等几乎所有相关职能部门。其核心职能是统筹协调与资源调度,建立常态化的推进与联络机制。让OPC创业者感受到,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个独立的“衙门”,而是一个协同作战的“支持系统”。科创委协同各部门,系统化地构建了支撑OPC发展的关键要素生态底座,覆盖了“数据、算力、资本”等核心需求。

  园区科创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通过‘10个1’的特色培育机制,即聚焦一个特色产业,以一份产业规划、一家国资公司、一个功能园区、一批大院大所、一只基金、一个服务机构、一批龙头企业、一个合作平台、一个品牌盛会,构建了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

  这种顶层设计的智慧,在OPC大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现。当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们了解到园区提供的从创意到落地的全流程支持时,无不为之动容。一位从北京前来参会的创业者表示:“政府不是管理者,而是合伙人;资源不是壁垒,而是桥梁。这种理念的转变,才是真正支撑OPC模式发展的土壤。”

  有效的顶层设计不是简单的政策堆砌,而是在深刻理解产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系统谋划。一直以来,园区没有选择简单补贴或盲目招商的传统路径,而是通过构建公平、开放、共享的创新基础设施,让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政府重在搭建平台、制定规则、提供基础服务,而将创新的主导权交还给市场和企业。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智慧,正是园区人工智能产业能够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

  同频共振打造融合性社区,多维赋能激发创新活力 

  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创客”王晗、陈宇亮没想到,与青创港辅导团队两个小时的交流,让他们的创业项目“全球领先的亚米级精准定位技术”仅花3天便“长成”苏州深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独墅湖创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孙娟说:“我们了解到王晗的学术背景和国际获奖经历、陈宇亮多次创业经历。他们的技术打破传统,未来不可限量。这样的项目我们不能错过。”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有着33所中外知名院校、8万名在校大学生,构成了OPC创新的“人才富矿”。在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书记陈莉看来,促成OPC创新模式的落地,一定是做足了前置工作。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系统谋划,推动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实现了创新要素组成的“创新飞轮”加速耦合旋转,为OPC模式的萌芽与爆发提供了最理想的温床。

  让嫩芽长成参天大树,还得有持续的阳光雨露。于是,政策“春雨”应声落下——

  今年3月,园区就发布了《园梦未来·苏州工业园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以“就业有支持、创业有保障、安居有归属”的全方位服务,为青年人才铺就成长快车道。从校园到职场,园区用一套精准的政策支持体系,为青年人才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应届毕业生不仅有面试补贴、交通补贴,还有连续发放3年的安家补贴;

  ——税务登记、工位申请、人才落地等事项都有园区工作人员全程指导,既减轻了初创期企业压力,更让青年人才感受到全方位支持;

  ——选择在园区安家置业的青年人才,房票政策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符合条件的大专及以上人才可享受最高25万元补贴;

  ……

  从政策精准投放到资金闭环支持,从创业空间提供到社群氛围营造,园区通过政策、资金、服务的支持体系,正在构建一个独特的融合性OPC社区。在这里,青年人才不再是“孤勇者”,而是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为其保驾护航。

  “模术空间”构建全景服务生态,打造四维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这场OPC大会上,园区人工智能产业代表企业思必驰被“委以重任”——获选全市首批人工智能发展驱动中心之一。

  思必驰董秘、CMO龙梦竹视这一角色为“连接器”与“加速器”。

  “它不仅是技术和产品创新的推动者,更是产业生态的共建者。思必驰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构建协同创新生态等方式,将自身打造成为具有产业协作整合力、技术创新带动力、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平台,为OPC创业者助力。”龙梦竹说。

  园区不仅培育龙头企业,更鼓励这些企业开放资源,支持生态内的小微企业发展。在蒲公英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六年时间里,孵化了290家AI企业,总估值超400亿元。它的秘诀就是“支点加速营”——一个集资本、技术、市场、人才、品牌于一体的六大模块课程体系。每一位入驻者,都能免费获得云资源、专家导师辅导、产业对接机会,甚至还能登上全球智博会的舞台。

  蒲公英孵化器总经理吴晓梅介绍:“从一个人、一张桌子,到融资千万、产品出海,我们集成了AI能力地图,把290家企业的技术、场景、需求一一标注,让创业者之间实现一键对接。”

  更值得称道的是,园区构建了覆盖企业发展全周期的支持体系。在人工智能产业园的“模术空间”内,创业者可以享受到从概念验证、原型制作、测试推广到规模生产的全流程服务。

  “模术空间”突破传统园区物理边界,以“六位一体”全生命周期产业赋能体系为核心,聚焦“AI+制造”,协同“AI+医药”“AI+金融”“AI+文旅”等多场景。

  “模术空间”实现了从单一服务点到全方位服务生态升华。苏州国际科技园新闻发言人颜永萍表示,未来将深化“模术空间”的内涵与外延,将其从一个物理载体升级为一套系统性方法论和开放式创新生态的核心引擎,战略性打造“一城一地一谷一空间”四维融合发展新格局,让园区成为全球OPC和AI创新者心中“不是一个人战斗”的理想国度。

  一个城市如何与创业者并肩作战?通过政府、产业、学术、研究等多元主体的有机互动,园区为每一个有梦想的创业者构建了“不是一个人战斗”的温暖环境。让技术不再冰冷,让创业不再孤单,让城市成为创业者最温暖的“战友”,这正是园区写给人工智能时代的温柔答卷。

  (苏报记者 肖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