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门口到厂门口,为务工人员营造全链条的归属感
来源: 封面新闻
2025-02-06 16:54:37
□蒋璟璟
随着春节假期缓缓落幕,务工人员陆续返岗,各地出台多项举措,保障外出劳动者温暖复工。比如,在贵州威宁等地,政府通过“五个一批”的方式,为务工人员提供了“点对点”的返岗服务。从飞机、高铁到火车、客车,甚至是自驾,政府都给予了相应的补贴,确保务工人员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返回工作岗位。而在福州,当地政府不仅安排了专机、专列、包车来输送务工人员返岗,“家门口”直达“厂门口”,此外还出台了一系列稳工促生产的政策措施。(新华社)
从家门口到厂门口,多地推出“点对点”专列、返岗复工包机等,旨在让返岗更便利。在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务工人员通过市场化、个人化的方式到达工作地,原本也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诸如免费返岗专列、大巴等等安排,还是传递了不一样的含义。其除了在经济维度给务工人员的带来了实惠,更通过这种特殊的仪式,体现了对这一群体的重视与厚待。从往年经验看,不少地方在节后都会出现招工难、用工缓的情况,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点对点接送,有利于减少不确定性。
在而今的人口结构和产业格局中,对于很多城市而言,批量化、成熟化的工人,已经成为某种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宝贵人力资源。近年来,产业转移进程的加速,叠加地域特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少原先的外出务工人员转而选择就近就业、家门口就业。在此大背景下,很多用工大省更感“抢人”压力陡增。除了具体的用工单位用待遇抢人,地方层面也纷纷拿出“诚意”、以情动人。诸如“点对点”专列、返岗复工包机等等心意,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给务工人员营造一种全链条的归属感。
以往,外出务工,更多意味的是“在外打拼,赚钱回家”,往往是为了目的而忍受过程的。但在如今的语境下,“打工”显然有了不一样意涵。如何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体验?如何让他们在异乡的生活有着落、有品质?就此而言,返岗专机、专列、包车等贴心的安排,无疑是个好的开始。要有工作,也要有生活。要有待遇,也要有尊重。“点对点”专列、返岗复工包机等让返岗更顺畅的同时,无疑也让外出务工人员能够更顺心。被需要、被重视、被善待,这本身就是工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