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 | 石宇奇:人生不止一场比赛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1 17:38:00
北京时间9月1日凌晨,巴黎拉夏贝尔体育馆,江苏羽毛球选手石宇奇鏖战三局,以2-1战胜老对手昆拉武特,斩获个人首枚世锦赛男单冠军奖牌,这是国羽男单继谌龙之后,时隔十年再度站上世锦赛最高领奖台。
近日,正在成都集训的石宇奇接受扬子晚报专访,褪去赛场锋芒的他,坦诚分享了夺冠背后的故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娴
图源:新华社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大家总觉得我团体赛表现更好,单项成绩稍显不足,粉丝和球迷都期待一个单项冠军。这次比赛对我来说,是突破瓶颈的一次比赛。”对这枚分量极重的冠军奖牌,即将迈入三十岁的石宇奇看得格外通透。
本次世锦赛,石宇奇的六场晋级之路,场场都是生死战。从1/8决赛,顶住主场压力,逆转东道主选手小波波夫,到1/4决赛,与队友翁泓阳展开“德比之战”,险胜晋级;在半决赛里,面对20岁加拿大超级“黑马”赖浩俊,更是挽救两个赛点完成不可思议的大逆转。
赛场上,习惯隐藏情绪的石宇奇总是眉峰轻锁,“生死逆袭”的压力显而易见。对阵赖浩俊时,对手的顽强防守让他消耗巨大,赛后石宇奇拿着志愿者给的面包大口吞食的画面,深深地印在每一位球迷的心中。当被问及如何应对这般高压时,石宇奇的回答很是简单,同样“简单”的还有他的应对之道:“没多想,之前打了很多逆风球,这种时候保持冷静就好,不畏手畏脚,放开打就行。”
直到决赛最后一分,系统判定对手球出界,冠军归属尘埃落定的瞬间,这位习惯以硬汉形象示人的球员才跪地掩面而泣。这是圆梦时刻的欣喜,是连闯数关压力的释放,更是对无数个日夜训练、对团队期待的最好回应。
而孙俊教练快步冲进场内,师徒二人相拥的画面,也成为本届世锦赛最耀眼的高光时刻,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从事竞技体育,就是要为国争光,升国旗、奏国歌是最重要的事。”石宇奇曾不止一次这样坚定表态,这份信念也成为他跨越低谷的力量。去年巴黎奥运会,男单1/4决赛,石宇奇0:2不敌昆拉武特,泪洒赛场,公开道歉。而这一次,同样的场地,同样的对手,结局却彻底改写,他真正做到了“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图源:CFP
三次手术让排名持续下滑
石宇奇成名于2018年。
这年3月的全英公开赛。在决赛场,时年22岁的他击败林丹夺冠,一战成名;同年5月,石宇奇在泰国曼谷汤姆斯杯决赛场上拿下宝贵的一分,助力国羽时隔六年重捧汤杯;年末,石宇奇闯入南京世锦赛决赛,本土作战,以0:2不敌日本名将桃田贤斗,虽然获得亚军,但当时的他已然被视为中国羽球男单的新希望。
然而命运真正的考验悄然降临。2019年印尼公开赛半决赛,石宇奇在一次起跳扣杀后重重摔倒,脚踝因此被植入钢钉。此后,双脚、肘关节先后出现伤病,三次手术让他的世界排名持续下滑。
之后的职业生涯里,伤病与心态起伏成为立在石宇奇面前的两座大山。康复训练的日子里,在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复健的同时,他还要被迫面对“陌生”的自己:曾经流畅的步伐变得僵硬,球网、地胶都变得不再熟悉,连系鞋带都需要旁人帮忙。而每抬一次胳膊都会咯吱作响,甚至连起床都会被疼痛侵蚀的身体,让他没有办法再像从前一样正常训练。石宇奇也曾无奈、困惑,问自己:为何自己的竞技之路会如此坎坷?但同时,他每天也在想办法走出这段“不舒服”的时光。
在低谷期,身边人的支持成为他穿过黑暗的光。“那段时间,更多是心理问题,身体伤病之外,周围的人给了我很多帮助。我自己则专注当下,把重心放在每天该做的事上,从每个细节、每一个球做起,这很重要。”石宇奇说。
教练孙俊在当时曾这样鼓励他:“一般运动员做一次手术可能就崩掉了,你都做三次了,你的世界排名还在前面,你太厉害了,你会越来越好的。”家人的陪伴、后勤团队的细致保障、队友的鼓励,一点点帮他重新积攒起信心。如今回忆起这段低谷,石宇奇的语气里满是感激:“真的要感谢身边每一个人,教练、家人、后勤团队,他们都在尽最大努力帮我。未来也特别期待,我们继续一起往前走。”
石宇奇在赛场上用胜利找回自信,哪怕如今手臂转动时仍会“咯吱”作响,他也能笑着调侃:“不容易吧?这样还能杀对角。”他也曾在全英赛场和主持人互动时开玩笑:“我可能有时候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但问题不大,我们再来!”
“输赢不代表一切,不设想自己一定要走到最后,每一场比赛都用平常心对待。”石宇奇告诉记者,越是大赛,心态越要平稳。心态变好之后,打球也更开心一点。
状态回暖,斩获冠军,被问是否有“制胜法宝”,他笑着否认:“现在更平常心,赢了输了都不代表什么,不影响生活和职业,人生不是只有这一场比赛,都是最好的安排,做好该做的就够了。”
图源:新华社
遍体鳞伤中重塑自我
“也许受伤后,我的速度不如以前快了,但可以通过其他方面弥补。”年少离家投身专业训练,让石宇奇早早学会如何排解烦恼,解决问题。
4岁时,石宇奇在一次幼儿园活动中,因为眼神里的机灵劲被羽毛球教练姚一平一眼相中。就这样,他带着姚教练的字条回去给父母,几日后,父亲石磊带着他来到了南通少儿体校。从这天起,石宇奇的名字就与羽毛球联系在了一起。那时的他,常请假去打比赛,但学习成绩也没落下,始终名列前茅。拿到第一个省队青少年冠军后,他放弃了去新加坡读书的机会,选择前往南京体育学院,只因“放不下心里的羽毛球梦”。
2015年,加拿大羽毛球公开赛32强赛,19岁小将石宇奇与33岁的羽坛传奇李宗伟第一次交手,用时33分钟,完败。随后的几年,他像海绵吸水般,不停地在国际赛中向前辈们讨教技巧与经验。
经历了这些年的起起落落,石宇奇坦言,许多比赛都成了他成长的“印记”。青奥会的第一场比赛,让他第一次感受到国际赛场的紧张;成人赛的第一块金牌,让他坚定了“要打更高水平比赛”的决心;哪怕是曾经的失利、伤病的痛苦,如今回头看,也都成了滋养自己的养分——因为每一场,他都全力以赴,不曾留下遗憾。
从2018年南京世锦赛首次闯入决赛,憾负桃田贤斗与冠军擦肩而过;到2025年巴黎世锦赛,从男单“死亡签表”中一路搏杀逆袭夺得冠军,七年时光的磨炼与沉淀,让石宇奇完成了一场从“天才少年”到“钢铁战士”的进化之旅。
此前的一次访谈中,石宇奇把竞技体育比作“一筐鸡蛋砸向高墙”,绝大多数选手终将“破碎”于残酷竞争中,而冠军就是那颗唯一未碎的鸡蛋,需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他坦言自己是那颗“反复破碎又黏合的鸡蛋”,在无数次撞击中遍体鳞伤,却始终挣扎着重塑自我。
巴黎的雨停了,那颗曾经破碎的鸡蛋再次“重生”。解开了世锦赛的“心结”的石宇奇,没有给自己设定宏大目标,反而更看重“当下”:“没想过要收纳哪些比赛荣誉,也没考虑三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走一步看一步就好,未知的事不用多想。”
谈及即将到来的全运会,石宇奇没有说“豪言壮语”,反而坦诚得可爱:“还没完全准备好,因为接下来还有不少公开赛要打,没彻底进入全运会备战状态。但我是江苏队出来的,肯定会为队伍尽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赛场之外的石宇奇,喜欢玩电竞,尤其欣赏CSGO的传奇选手S1mple。他说,自己喜欢的不是对方的“光环”,而是“他们在起起落落中,总能重新振作,再站上巅峰”——而这份“永不言弃”,何尝不是石宇奇自己的写照?
从南京体育学院的懵懂少年,到历经伤病的羽坛悍将,再到如今为中国队重获世锦赛冠军。曾经调侃自己是“最水世界第一”的石宇奇,虽然没有走出伤病,但仍扛起了中国男单的重任。他始终带着对羽毛球的热爱,脚踏实地坚定往前,不恋过往的成绩,不忧远方的未知,为每一个“当下”,拼尽全力。
H=黄娴 S=石宇奇
H:这次夺冠,有没有给自己什么奖励?
S:没有的(笑),平常心,从零开始。
H:有没有看过S1mple的现场赛?
S:可惜没有,平时训练时间紧张。
H:复出的那段时间,当时的心态是什么样的?
S:那会排名正常,都能参加一些高级别比赛,只不过可能对比赛的感觉,对于跟教练之间的配合还是比较生疏,所以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成绩并不是特别好,但是慢慢磨合,就做得越来越好了。
H:世锦赛夺冠后能看到肌肉的拉丝状态,是不是在训练方向或者训练的量上做了一些调整?
S:(笑)我觉得是有些锐化做的太明显了,并没有那么夸张。
H:之前的央视访谈中,有一张小时候出生的全裸无码照片,被很多网友调侃,说是首位全裸登上了央视节目的运动员,你看到这个吗?
S:没有注意到(笑)。
H:还会给大家拍视频、唱歌吗?
S:这还是看以训练时间为主,有机会吧。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