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突破1000环!宁芜铁路改造新里程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8 17:50:00

从穿越农花河、机场高速等关键节点到掘进秦淮新河覆土最浅区200米,直径9.33米的“宁芜号”土压平衡盾构机一次次挑战工程极限,创下国内盾构工程新纪录。目前,南京南隧道盾构段已成功突破1000环大关,累计掘进1027环约1843.2米,完成计划总进度的78.4%,为10月隧道贯通奠定了基础。

下穿秦淮新河段

2.6米超浅覆土创盾构纪录

南京南隧道是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控制性项目,跨越南京市秦淮区、雨花台区、江宁区,全长14.442公里,为单洞单线隧道,设计时速120公里。隧道盾构段长约2.4公里,其中下穿秦淮新河段约200米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区段。

秦淮新河作为南京内河入江的重要通道,承担泄洪、灌溉、航运等多重功能。盾构机穿越该节点时,顶部距河床底部最浅处覆土厚度仅2.6米,不足盾构机直径的三分之一,是目前国内盾构工程遇到的最浅覆土层。

“施工区域紧邻京沪高铁跨河高架桥,最近距离为60米,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的长度。为确保高铁桥墩安全,河床清淤、混凝土浇筑等作业必须将地层变形控制在毫米级范围内,施工精度要求高,难度也是极大的。”中铁十四局宁芜铁路项目二分部负责人说。

走线示意图

智能装备护航“毫米级”穿越

建设团队经过反复论证,创新采用“分期导流、半幅施工”的方案,保障下穿秦淮新河段盾构施工安全高效推进。盾构掘进前,项目部分两次对秦淮新河半幅河道区域进行清淤、换填和覆土加固,同时在隧道结构上方施加压重块,为盾构掘进构筑稳固基础。

针对盾构区间水情、地表和地下环境复杂等特点,项目采用直径9.33米的“宁芜号”土压平衡盾构机,在刀盘结构、刀具布置、开挖控制、盾尾检测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积极应用开挖仓可视系统、盾尾刷磨损检测系统等多项先进智能技术,提高盾构施工掘进质效。

“我们建立了水陆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部署测量无人船、水面巡视艇等智能装备,实现了对河床形变及水位变化的全天候实时监测。这套系统为施工参数的动态调整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保障了盾构机在复杂工况下的安全平稳推进。”

102.2公里打通城市路网脉络

宁芜铁路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是提升长江经济带东段货运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沿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扩能改造工程北起南京东编组站(不含),经南京市栖霞区、秦淮区、雨花台区、江宁区进入安徽省马鞍山市,过当涂县入芜湖市,终至芜湖东站(不含)。

改建后线路全长102.2公里,其中南京城区沧波门站至古雄站为新建外绕改线工程,线路长29.7公里;其余区段进行电气化扩能改造,改建段正线长度72.5公里。

南京城区段(沧波门至古雄)改线外迁,将有效消除市区铁路平交道口对市政交通的影响,化解原线路穿城而过带来的割裂城市、噪声干扰、交通堵点等现状。多处城市主、次干道通行将不受铁路影响,大幅提升交通畅达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宁建轩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