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绿的故事 | 高速路上“书”忠诚 车流之间筑屏障
来源: 盐城交警微发布
2025-08-11 21:08:00
在G1515盐靖高速公路奔流不息的车流里,有一个身影,七年如一日,在晨曦与暮色中穿梭,在烈日与寒风中往返。他是同事眼中不知疲倦的“老黄牛”,用脚步在40余公里的管辖路段刻下平安的坐标;他是司机心里值得托付的“暖心警”,用热忱在疾驰的车流间架起信任的桥梁;他是家人电话那头总说“马上回”的“大忙人”,用亏欠在牵挂的两端系紧责任的纽带。从军营的迷彩绿到警营的藏青蓝,变的是制服的色彩,不变的是骨子里的担当。他就是市局交管支队高速公路三大队盐靖大冈中队副指导员邓书楼。
【荧光绿故事】
邓书楼,198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02年入伍,2018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市局交管支队高速公路三大队盐靖大冈中队副指导员。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荣获嘉奖4次。
“高速交警的字典里,‘预防’永远比‘处理’更重要。”这是邓书楼的工作信条。每天凌晨4点,当夜色还未褪去,他便带着执法记录仪、对讲机、“九小件”、警务通这些“搭档”踏上巡逻路,日均400余公里的车程,是他雷打不动的“功课”,在他日复一日的巡逻中,每月都能排查出10余处交通安全隐患。
2025年2月7日凌晨3时,寒风卷着残雪呼啸而过。邓书楼巡逻至辖区南行6公里处时,发现一道黑影横在路面,护栏外侧的一棵大树被大风刮倒,横在了高速路上,本就狭窄的高速路仅剩一条车道能够通行。“坏了!这要是来辆快车,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刻将警车停在障碍后200米处,闪烁起警灯、并沿路摆好反光锥桶,提醒过往车辆减速。随后使用警棍和警绳,将影响中间路段的树枝逐一分解,移至路边。待增援力量赶到时,第二车道已基本被他清理完毕。在大家合力将大树主干清理出高速公路,恢复正常通行后,他才发现尖锐的树枝早已穿透手套,划破了他那双冻得通红的手。同事打趣他:“你抢了人家排障队的饭碗”,他却十分认真地说:“高速上的障碍就是定时炸弹,早一秒排除,就少一分风险。”
警服穿在身上,就是群众最踏实的依靠。翻开邓书楼的工作日志,纸页间密密麻麻记着群众的急难愁盼:有深夜帮新手司机换胎的记录,有暴雨中引导走失老人找到家属的备注,还有凌晨为救护车开道争分夺秒的标记……每一笔,都浸着他与群众紧紧相系的温度。
2025年五一假期,阳光炽烈。邓书楼在巡逻途中发现一辆停在应急车道的车辆,他上前查看,原来是路过盐城回老家的一家子外地人,车辆行驶在半路上突然爆胎,且未配备千斤顶等换胎工具,只好先行将车辆停在应急车道。邓书楼见状,立即将车上人员全部疏散至护栏外侧,并安排辅警在故障车后方设置警示标志,指挥过往车辆注意避让。他从警车上取下千斤顶,化身“修理工”,一边换胎,一边向司机讲解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辆出现故障之后的注意事项。这样的“闲事”,他一管就是7年。警服袖口蹭满的黑油渍,是帮爆胎司机换胎时留下的印记;高速护栏边沙哑的劝导声,是对迷路老人的安抚;雪地里冻得发紫的指尖,是推抛锚车辆时留下的温度。200余次伸手相助,8面绣着“人民卫士”的锦旗,都比不过群众那句带着温度的“谢谢”。有人问他累不累,他总笑着摇头:“啥叫累?看他们平平安安上了路,比啥都强。”
2023年,邓书楼告别家乡,踏上西行路。方向盘里转着的,是对“平安”二字的千钧承诺。
7月21日的草原正浸在暑气里,一辆轿车突然斜插到警车前。司机推开车门就红了眼:“警官,我工友的手被轧烂了,县里医院说治不了!”邓书楼看见副驾驶座上的男人正用衣角死死摁着右手,鲜血顺着指缝往坐垫上渗。“上车!”他吼了一声,随即拉响警笛,红蓝交替的光瞬间划破草原的寂静。“军区医院吗?我是交警,正护送一名重伤员,请求开辟绿色通道!”对讲机里的声音带着急喘,车轮卷起的碎石子在路面上跳着乱舞。平时要走足一个钟头的路,那天他踩着油门,硬生生把时间压缩到四十分钟。当伤者被推进急诊室时,他后背的警服已能拧出水来。第二天一早,一面绣着“危难之中见真情,人民交警为人民”的锦旗就挂在了队部墙上。一年间,他查处酒醉驾45起,处理事故35起,参与安保23次。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在寒风里指挥交通的清晨,是暴雨中趴在引擎盖上勘查痕迹的午后。那身藏蓝,被晒褪了色,却也被百姓的暖意焐成了最动人的色彩。
邓书楼用七年时光在祖国大地上画下一道坚守的轨迹。英雄从来不是在聚光灯下,而是在每一次巡逻时的晨光里,在每一次俯身救助时的汗水里,在每一个寒夜值守时的霜花里。他就像高速路上一盏长明的灯,灯光所及之处,便是旅人心中“平安”的模样。
▲与你相遇是最大的幸运
但希望不是交通违法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