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轮胎“变”风火轮!盐城省道一辆货车突发火灾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0 19:07:00
9月5日,盐城226省道一辆货车突发火灾,消防部门赶赴现场后发现起火点为轮胎部位,经十多分钟处置火势被完全扑灭。据初步了解,事故疑因轮胎过热引发。当前大型车辆轮胎起火事故频发,“高温炙烤+重载行驶+隐患忽视”已成为此类事故的核心诱因。为帮助司机朋友筑牢安全防线,这份汽车自燃防范与应急处理攻略请收好。
一、日常预防:3个关键环节筑牢“防火墙”
1. 定期排查,消除隐患:每周至少1次全面检查车辆关键部位。轮胎需重点查看磨损程度、胎压是否正常(胎压过高易过热、过低易加剧摩擦),及时更换老化或鼓包轮胎;同步检查刹车系统,避免刹车卡滞产生高温;电路、油路也不能忽视,防止线路老化短路、油管渗漏引发火情。
2. 科学行驶,规避风险:高温天气(气温超35℃)下,避免长时间重载行驶,每2-3小时停靠阴凉处,让轮胎、刹车系统自然降温;途经碎石路、施工路段后,务必停车检查轮胎是否被尖锐物扎入,防止异物嵌入导致内部摩擦过热。
3. 备齐工具,定期更新:车内必须配备2kg以上有效干粉灭火器(每月检查压力值,每年更换1次)、三角警示牌;货车可额外准备轮胎降温喷雾(非紧急情况慎用,避免温差过大损伤轮胎)。同时,严禁在车厢、驾驶室放置打火机、香水、碳酸饮料等易燃易爆物品。
二、应急处理:4步操作远离“火险危机”
1. 迅速停车,切断源头:发现车辆冒烟、有焦糊味或起火,立即开启双闪,停靠至路边空旷无易燃物区域(远离加油站、树林、居民区),迅速熄火并切断总电源,货车需额外关闭油路开关。
2. 全员撤离,设置警示:组织车内人员立即撤离至50米外安全区域,随后在车后规范摆放三角警示牌——普通道路放置在50-100米处,高速公路需增至150米以上,提醒过往车辆避让。
3. 初期灭火,精准施策:若火势较小(仅轮胎、局部电路起火),佩戴手套取出干粉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持续喷射;若起火部位为发动机舱,先打开引擎盖缝隙(避免完全开启导致空气对流扩大火势),再伸入灭火器灭火。
4. 火势失控,及时报警:若灭火无效或火势快速蔓延,立即拨打119报警,清晰说明起火位置(如“XX省道XX公里处”)、车辆类型、起火部位及是否有人员被困,等待救援期间切勿靠近车辆,防止轮胎爆炸、油箱起火等二次危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周珉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