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抗战记忆 ㉛|攻克竖河镇:吹响反据点斗争的嘹亮号角
来源: 启东发布
2025-09-11 15:26:00
竖河镇地处海门、南通两县交界,战略位置关键。其周边的无畏乡、维久乡、建中乡,是新四军东进后最早开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群众基础扎实。反“清乡”斗争开展后,三乡民兵活动频繁,战斗力较强的海东区队、县团也常在此游击,给日伪军造成不小压力。而竖河镇南有曹家镇(驻百余名日军、百余名伪军),西有聚星镇、东有海复镇、北有吕四镇,这些都是日伪大据点与伪区公所所在地,如此环绕之势,让竖河镇成为敌我必争的战略要地。
1944年春,日伪升级“清乡”行动。2月11日,日军军官森岛率十余名日军及一个“清乡”分队占领竖河镇。随后三个月,敌人犯下累累罪行:烧毁无畏乡民房60多间,杀害党员干部、民兵23人。暴行非但没吓倒群众,反而激起了所有人的反抗怒火。
▲苏中四分区反据点斗争示意图
4月,日军主力撤走,仅留一个“清乡”分队驻守竖河镇,装备两挺机枪、四五十支步枪。海东区委书记兼区大队政委沈坚如敏锐察觉战机,提议东南警卫团趁机攻克竖河镇。县委迅速采纳,制定“趁敌不备偷袭,偷袭不成则强攻”的方案,誓要收复失地,还将计划电告地委与分区司令部。
5月22日夜,团长王澄、政委洪泽下达作战命令,各部队迅速就位:吕四区大队守梁老三店,阻击吕四援敌;海中区大队驻西边砖屑坝,应对聚星镇之敌;三乡民兵在东侧拦截中央镇援兵;海东区大队由沈坚如带领在北侧佯攻,副政委鲍志椿亲自指挥;主攻的县团二连则在北街曹家楼房、南街民房各设一挺机枪,以封锁敌碉堡火力,掩护突击队从南面进攻。
晚10时,突击队长蔡洪飞带12名队员乘两条小船从石陀港出发。靠近据点时,伪军巡逻队喝问,蔡洪飞谎称“装棉花籽去中央镇售卖”,趁小船靠岸检查之机,与龚诚突然跳上岸制服伪军。突击队随即冲到竹篱笆前,用斧头劈出缺口钻入,却因斩篱笆声惊动敌人,密集枪声骤然响起。
突击队冒枪林弹雨冲过沟渠、翻过围墙入内,二连高屋机枪立即开火压制敌碉堡。蔡洪飞下令龚诚带二组攻西北角小碉堡,龚诚带队冲至碉堡旁,往枪眼塞手榴弹,成功炸掉碉堡。东北、西北小碉堡的敌人见状,慌忙逃向东北角大碉堡。
与此同时,沈裕邦带一组攻据点朝东屋,用榔头砸开门后甩手榴弹、冲入院内。队员点燃火把,缴获12支中正式长枪,还活捉1名躲在床底的伪军。但敌碉堡发现东屋失守,立即组织反扑,突击队虽两次打退敌人,却也付出代价:最年轻的队员牺牲,龚诚等数人负伤,只剩蔡洪飞、沈裕邦坚守。
危急时刻,突击排排长王立汉带一排赶到增援,王澄、洪泽也率二连从正面突破巷防冲入,不仅占领朝南房屋,还帮东屋突击队击退敌人,战局彻底扭转。
▲反据点斗争首战胜利纪念地
残余敌人龟缩进东北角大碉堡,突击排战士冒弹雨送四枚地雷至碉堡下,却因受潮未能引爆。天快亮时,王澄、洪泽、鲍志椿当机立断,在距碉堡百余米的朝东屋展开政治攻势。天将亮,士气崩溃的敌人仓皇逃窜。战后,民兵与群众平毁碉堡、拆除据点房屋。经此一役,日伪军再也没敢踏入竖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