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孙家正评价泰州籍画家李俊—— 以花鸟为笔,绘就中国文化传承的时代答卷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2 13:05:00

扬子晚报网9月22日讯(记者 王国柱)“李俊的艺术人生,就像他笔下的紫藤,深扎传统文化沃土,又向着时代精神长空舒展。”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孙家正的这句评价,不仅是对泰州籍画家李俊艺术造诣的精准定调,更将其置于当代中国文化传承的坐标系中。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孙家正(右)在李俊画展现场

作为从泰州高港走出的艺术家,李俊以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东方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的身份,用数十年笔墨实践,将孙家正的评价从“艺术寄语”升华为“文化实践样本”,让中国花鸟画成为泰州文化走向全国、链接世界的桥梁,更让“深扎传统、舒展时代”的理念,成为当代地域文化与国家文化传承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

孙家正口中“深扎传统文化沃土”的内核,在李俊的艺术里始终带着泰州高港的乡土温度。这份“扎根”,从不是对传统技法的简单复刻,而是对泰州地域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与活化。幼时跟着父亲翻阅《芥子园画谱》,李俊总捧着画本跑到泰州高港的长江岸边、南官河畔,将春风里芦苇的韧劲、夏雨间江水的温润,一一刻进笔墨记忆;师从陈大羽、徐培晨研习大写意时,他仍带着“泰州印记”深耕创作——画中藤蔓藏着泰州老树的苍劲,笔下荷花带着长江水岸的灵动,就连线条的韵律里,都能寻到泰州水乡特有的舒缓意境。

“高港的每根芦苇都藏着长江的灵动,每片花叶都带着水岸的温润”,李俊的这句话,恰是对孙家正“传统文化沃土”最鲜活的诠释。于他而言,“传统”不是典籍里的抽象概念,而是泰州乡土里的烟火气、长江水岸的自然意趣,是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根脉的深度交融。

在当下艺术圈追求“速成风格”的浮躁中,李俊这份“以泰州为根、以自然为师”的坚守,让孙家正的评价有了最质朴的地域文化支撑,更印证了“地域文化是国家文化沃土重要组成”的深刻道理——从泰州高港的“小乡土”,能看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格局”。

而孙家正强调的“向着时代精神长空舒展”,则在李俊“让泰州文化走出去”的实践中彰显力量。作为泰州籍艺术家,他以花鸟为媒介,让泰州元素成为中国美学的“具象表达”。在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展厅,李俊的《紫气东来》以焦墨藤蔓承传统金石风骨,用水彩花穗显当代审美,画中藏着的泰州水岸意趣,让观众读懂“地域美学”与“国家美学”的共生。

当《紫气东来》这幅作品走进日本美术馆、西班牙艺术空间、俄罗斯展厅时,外国观众虽不懂“泰州高港”的地理坐标,却能从芦苇的灵动、紫藤的舒展中,感知东方美学的含蓄,追问“这背后的中国文化故事”——此时的李俊,早已不是单纯的“泰州籍画家”,而是带着家乡文化基因的“中国文化使者”。

李俊作品《雨林清音》

东方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同仁评价李俊“让中国花鸟画成了跨语言的文化使者”,这份“使者”的担当,正是孙家正“时代精神”的核心要义:新时代的文化传承,既要守住地域文化的“根”,更要打开连接世界的“窗”,让地域文化成为国家文化走向国际的“鲜活切片”。

李俊用笔墨架起的“泰州-中国-世界”文化桥梁,让孙家正的评价有了跨越地域、国界的重量,更让人们看见:地域艺术家的使命,不仅是传承本土文化,更是让地域文化成为国家文化传承的“生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