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投资3.4亿元,扬企打造全球唯一……

来源: 扬州发布

2025-10-15 15:50:00

走进扬州德沪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办公大楼,

会发现这里十分安静,

每个工作人员面对电脑屏幕上

数据和模型的神情都格外专注。

在公司董事长王锦山的办公室,

一通越洋来电打破了这份安静。

远在国外的公司运营中心总经理戴亮

向王锦山发来语音连线,

汇报在当地考察的进展。

王锦山时而聆听、时而追问,

冷静琢磨着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的

下一步计划。

“光伏产业在海外市场较为活跃,我们前期布局收购了一家外国公司,并在当地设立子公司,现在技术装备也要‘走出去’。这个过程就像曾经国外公司带着设计和产品来中国投资建厂,如今换我们‘反向输出’了。”王锦山言语中的自信和坚定,来自德沪不断创新的技术水平和先进的设备制造工艺。

为抢抓钙钛矿产业化发展的风口期,

德沪投资3.4亿元打造了

全球第一也是目前唯一的

中试量产平台,

拥有了100MW单结、

叠层各一条整线,

三条中试线以及分析测试实验室,

实现了从材料、装备到工艺的

全链条开发支持,

成为推动相关技术从实验室

走向生产线的关键力量。

“我们不仅在国内制造销售,还要在国外试点组装,这样才能‘就近’抢夺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王锦山介绍,钙钛矿薄膜光电转化率达到30%以上才能与传统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竞争。

实现钙钛矿薄膜高转化率,需要两个核心设备——溶剂真空设备和结晶退火设备。这两个关键设备此前在业界并无专业制造商,德沪公司通过近几年的研发,这两项产品已达世界最先进水平,推向市场后立即在业界树立起中国制造的标杆。

“今年公司产品出口额预计可达3.5亿元,销售总额约6亿元。”王锦山表示,目前公司订单已排至一个月后,有近10个团队在排队等待接入平台开展相关验证。

企业的业绩和行业地位

取决于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而好的产品来自于

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

今年上半年,德沪公司累计申请知识产权200余项,发明专利占比达45%,平均每个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每年都有超过2项专利申请,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截至目前,今年新增专利申请60件,涵盖狭缝涂布、结晶炉、封装工艺等多个关键技术节点。

从“制造”到“智造”再到“质造”

德沪公司正以

“小分子”撬动“大市场”,

让源自扬州的中国制造

“点亮”全球产线。

来源 扬州日报

通讯员 扬开萱 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荣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