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盐城建军路拾贝丨“西门尖子”的前世今生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4 18:58:00

在盐城,记得“西门尖子”的人日渐稀少。随着老一辈市民渐渐老去,这个曾经响当当的名字,也慢慢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西门尖子”得名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清康熙年间,为疏通古射阳湖腹地积水,沿冈门(今龙冈镇)开挖而来的蟒蛇河,在盐城西城门一带与南北纵贯的串场河交汇。经年累月的风吹浪打,渐将小海滩(今先锋岛一带)切削成箭头状地形。这片正对西城门的土地,便被百姓形象地称为“西门尖子”。

河流是交通的血脉、灌溉的源泉、泄洪的要道,更是人文的长歌。两条对盐城至关重要的骨干河道在此交汇,焕发多元叠加效应和融合反应,带动交通、经济、人文等多方面优势充分显现,持续催生商机,使“西门尖子”一带成为盐城商业最早、最重要的发源地,孕育并见证了盐城数百年的商业繁华与城市变迁。

作为盐文化的摇篮,串场河最初是唐代修筑海堤时形成的复堆河,始建于唐大历元年(766年),后在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重加疏浚、改建而成。它北起阜宁,南至海安,犹如一条绵长的地理和经济“大动脉”,串联起富安、伍佑、庙湾等13个古盐场。蟒蛇河上起大纵湖,下接新洋港,是里下河地区腹部主要河道,承担着灌溉与泄洪的重要功能,也是大纵湖的主要出水口和一条水上交通要道。两条河都被誉为“盐城母亲河”,它们蜿蜒流淌、生生不息,成为盐城的兴旺之河、幸福之河、小康之河。

据史料记载,盐城老城厢以中市桥(现铜马广场一带)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延伸出四条大街,直达旧城门。从明代多个版本的《盐城县志》中,均可以见到呈瓢形的盐城城郭图,图上东、西、北三座主城门外还标注有半月形的瓮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备倭指挥杨清、守御千户冯善重修盐城城池,将土城改为砖城,并在城门外增筑月城及东、西、北三座城门,驻军把守。明万历年间增开南门,称迎薰门。其中对西大街通常被称为西门大街,作为盐城古城的主要门户之一,其商业地位与繁华程度居城市之首。

清同治六年(1867年),一位沈姓富人出资在串场河上修建了一座木桥,取名永丰桥,后改称登瀛桥。桥东头有鱼市,称鱼市口。鱼市长期兴盛不衰,带动了整个“市井服务业”发展,使这里从早到晚人气鼎盛,四季忙碌不息。巍然屹立的登瀛桥,成为连接西城门与“西门尖子”的“生命线”。从此,与西城门一衣带水、息息相关的“西门尖子”,得以更充分地享受城市的“辐射效应”,成为地方商业发展的“尖子”。

西门一带的繁盛,既离不开两河的加持,又赋予两河更旺盛的生命力。随着城内生活资料与市井服务需求的增长,两河的水陆运输供给日益繁忙,西门一带作为“集散地”“口岸”“枢纽”的作用也更加突出。串场河上繁忙的盐运、鱼运物资,蟒蛇河上游西乡地区的丰富物产,特别是各类水产品,都在西门一带聚集、交易、转运。凭借水陆运输,特别是水上运输的便利,“西门尖子”一带逐渐成为南来北往、东进西出船只的停泊点、栖息处、补给站。

其时的“西门尖子”一带,米市、草市、布市、菜市、茶市齐备,官码头、盐码头、水码头、戏码头、木码头棋布,人流量“爆棚”,到处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盛景。这里还是盐阜平原最先亮起电灯的地方,盐城第一台发电机组就是在小海东路扎根的,那点燃引擎的一声划破薄暮的脆响,宛若盐城现代文明的起跑点,让这座城在栉风沐雨中不断绘就心中的“清明上河图”。

商贾云集、盐廪繁华的背后,是一座城市“心尖”上的长风明月,是永不落幕的希冀与传承。

时光流转,美好永恒。城市变迁日新月异,西门记忆绵延不绝。随着盐城城市发展,“西门尖子”也不断焕发新姿。1958年,为改善城市面貌,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盐城拓宽东西大街,将西起登瀛桥、东至朝阳桥的一条中心市河填平,扩建为建军路。曾经的西门大街,成了建军路的一部分。而“西门尖子”所在区域,也逐渐蝶变为盐城的商业核心区。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西门尖子”所在的先锋岛历经多轮规划改造,已形成以泰山庙(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博物馆、文化街区等为核心的文商旅集聚区,成为一个集酒店服务、文化创意、时尚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消费和网红夜市为一体的全新生活街区,商业氛围愈发浓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旅发展更加蓬勃。

文脉传承不辍,老街焕发新生。尽管如今的“西门尖子”已难寻当年样貌,但它的故事、气质与精神,它的脉搏、呼吸与情思,从未消逝褪色,而是以新的形式、新的载体得以延续。漫步建军路,流连先锋岛,恍惚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那河流上的船工号子、鱼市口的叫卖声、城墙上的鸟鸣,商铺里的灯火、深巷中的炊烟、集市上的脚步,与今日街区的现代气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跨越时空的繁华长卷。

初冬的风中,一颗寻根溯源的心,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驻留。无论何时,“西门尖子”都宛若生命的心尖、故乡的屋尖、沃野的笋尖、童年的毛尖、梦中的塔尖,在这片土地上与春潮一同澎湃不息。

来源:亭湖区融媒体中心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