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凤凰岛:10年“封岛保育”让湿地公园成为鸟类天堂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5 16:48:00
白鹭掠过澄澈水面,灰喜鹊在林间欢鸣,孩子们举着望远镜蹑足观鸟,快门声与笑语声交织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乐章。作为扬州生态科技新城的“生态明珠”——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历经十余年深耕细作,筑起了生物多样性的“守护屏障”,打造出全民共享的“生态课堂”,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可感可及的生态福利。
![]()
凤凰岛以优质生态资源为依托,将“好生态”转化为“好课堂”
科学保育筑根基,湿地成为“生灵乐土”
生物多样性的繁茂,源于系统性的生态守护。凤凰岛湿地公园依据《江苏扬州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8-2025)》,科学划分五大功能区,其中生态保育区与恢复重建区占比达64.6%,148.6公顷的核心区域严格限制人类活动,为野生动植物预留了完整的生存空间。最令人称道的是聚凤岛长达10年的“封岛保育”计划,这座250亩的平原-湖泊湿地“活标本”,通过禁止开发、植被恢复、生态监测等举措,从曾经的人为干扰区蜕变为动植物天堂,鸟类种类从79种增至119种,登上央视成为大运河生态保护的典范。
如今的凤凰岛,已然成为珍稀物种的“栖息乐园”。这里负氧离子浓度长期稳定在2500~3000个/cm³,孕育了300余种湿地维管束植物、30多种鱼类,以及黑斑侧褶蛙、金线侧褶蛙等多种两栖动物。鸟类资源尤为丰富,119种鸟类在此繁衍生息,其中,小天鹅、小鸦鹃、白琵鹭等国家Ⅱ级保护物种达11种,26科81种鸟类在聚凤岛一带形成稳定栖息地。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的落户,更让这片“城市绿肺”的生态保护成效有了科学背书,印证了“鸟儿的翅膀会‘投票’,生态优良的地方才是它们的选择”。
![]()
如今的凤凰岛,已然成为珍稀物种的“栖息乐园”
研学创新赋动能,生态课堂“圈粉”十万+
让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最好的方式是让人们走进自然、触摸自然。凤凰岛以优质生态资源为依托,将“好生态”转化为“好课堂”,创新推出运河观光、湿地生态、科普教育三条特色线路,打造了集沉浸式体验、互动实践、知识传播于一体的生态研学体系。扬州首座“百鸟天堂”——“飞鸟乐园”模拟原生态的孵化房、开放式笼舍与放飞塔,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珍禽的灵动;湿地科普馆、蜜蜂博物馆、科普长廊等阵地,通过智慧技术手段立体化呈现湿地知识,让科普变得生动有趣。
针对青少年群体,凤凰岛更是打造了“行走的生态课堂”。在鸟类专家杭德泉的带领下,孩子们通过生态照片解锁鸟类奥秘,了解“啄木鸟是森林卫士”“鸟类是种子邮差”的生态智慧;趣味鸟类拼图活动中,大家通过观察鹭鸟的喙形、腿长,探究其栖息习性,十分钟还原完整鹭鸟图的欢呼声响彻林间。登船探访聚凤岛的实地研学中,90%的植被覆盖率让孩子们置身绿意盎然的秘境,动植物老师一路随行答疑,让河塘滩涂、林木鸟兽都成为鲜活教材,“环保小卫士”证书的颁发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责任的种子。
丰富的研学产品让凤凰岛成为长三角热门研学目的地,2024年客流量达13.17万人次,营业额近280万元,近10批次研学团队在暑假期间走进飞鸟乐园。从“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到“优秀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到“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众多荣誉的背后,是凤凰岛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科普动能的成功实践,让超十万游客在亲身体验中读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从曾经的人为干扰区蜕变为动植物天堂
全民共建向未来,绿色理念“生根结果”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研学的深度融合,让凤凰岛不仅成为生态旅游的名片,更成为全民参与环保的平台。在这里,每一位游客都是生态保护的见证者、参与者和传播者:家长带着孩子记录湿地生灵,在实践中培养环保意识;摄影爱好者定格鸟类展翅的瞬间,让凤凰岛的生态之美传遍网络;研学团队通过实践活动,将“爱护环境、尊重生命”的理念带回家乡。生态科技新城环工办负责人表示,这种“保护-科普-共建”的良性循环,让生态保护从政府主导转变为全社会共同行动,形成了人人关心生态、人人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面向未来,凤凰岛将持续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研学工作,一方面继续严格落实功能分区管控,推进植被恢复、鸟类保护等生态工程,完善生物多样性观测监测体系;另一方面将升级研学课程体系,结合大运河文化、航空科技等元素,打造更多元、更深入的生态教育产品,让生态课堂覆盖更广泛的群体。正如生态科技新城所探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是孤立的“守护”,而是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的“共赢”,是让生态红利惠及全民、让绿色理念代代相传的长远之计。
从封岛保育的坚守,到研学创新的突破,凤凰岛用十余年时间书写了生态保护与宣教赋能的新城答卷。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是生态文明的生动注脚;每一次研学实践、每一场科普活动,都是绿色理念的接力传递。让我们走进凤凰岛,在湿地生灵的欢歌中感受生态之美,在研学实践的探索中践行环保之举,共同守护这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让新城的“生态”名片更加亮丽!
通讯员 扬环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裴睿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