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护民蓝盾映江海 南通市国动办:国防建设与民生服务“同频共振”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5 18:01:00

国防动员,一头连着国防安全,一头系着民生福祉。近年来,南通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将国防建设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把民生需求作为工作导向,围绕停车、教育、医疗、社区治理等高频民生场景,推进“平战结合、服务民生”,取得一批可感可及的成效,一个个实打实的民生项目,让国防动员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在江海大地上筑起一道有温度的“护民蓝盾”。

新添民生停车楼,巧解老城区停车难题

城市停车难,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痛点。南通市国动办以人防工程建设为抓手,巧解城市空间难题,让“地下长城”变身“民生车位”。在崇川区老城区,任港路南停车楼项目的建成投用,成为老旧城区民生改善的典范。该项目由市国动办联合沿海集团合作建设,发挥人防工程的社会效益,让周边居民告别了“抢车位”的困扰。

项目建成后,可为社会车辆提供约371个停车位,包括52个新能源充电桩车位,从而大大缓解老城区社会停车难问题;项目一层商业设施和北侧小游园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休闲等服务配套;同时,项目地下人防工程可在战时、灾时为老城区居民提供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功能。

市民李先生所住的都市华城小区车位配比严重不足,每天下班回家,要花费较长时间寻找停车位。附近的任港路停车楼投用后,他起初偶尔去临时停一下,了解到办理月租只需要200元,而年租还有额外折扣后,他当场就决定办理年租。“以前下班回家绕小区三圈都难找到车位,现在停车楼就在家门口,5分钟就能停好车,国动办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李先生说。

“平战结合”利用地下空间,人防工程公益便民

在南通创新区,医学综合体人防工程是“平战结合、军民融合”的生动实践。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平时可作为医院停车场,灾时作为应急避难场所,战时作为中心医院、人员掩蔽部。

作为南通市单体规模最大、战时功能最全的人防工程,平时可为医院提供1600余个停车泊位,且与轨交1号线实现互联互通。“以前带老人看病,光找车位就要半个多小时,现在从地铁出来直接就能到医院地下停车场,真正解决了看病‘最后100米’的难题。”市民李女士的体验,正是该工程民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南通市国动办还与轨道交通公司合作,开放8个人防纳凉点,让市民在清凉中感受国防关怀 。在每个纳凉点,市国动办不仅配备了饮用水、桌椅、应急药品等便民设施,并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国防动员知识宣传,让群众在纳凉休憩的同时,学习防空袭、防灾害的实用技能。“这里既凉快又长知识,真是夏日里的好去处。”常客陈大妈成了国防教育的“忠实听众”。

盘香沟民俗馆是由人防工程改建的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南通市国动办每年的人防工程夏季纳凉点,包含党员政治生活馆、老杨家风馆、纺织文化馆和社科普及文化展馆,成为广大群众增强家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阵地”。

深入基层一线,推进“五进融建”工作机制

深入基层一线,志愿服务暖民心。南通市国动办还开展“五进融建”机制建设,将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实际能力 ,以国防动员事业为引领,坚持“党建+业务+宣教”三位一体,通过合作共建把国防动员服务内容融入学校、国动委成员单位、重点企业、媒体网络、基层单位,构建校地共建、部门联建、政企合建、网络统建、基层领建的工作格局,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

在崇川区北濠东村社区第七届公益伙伴节上,市国动办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党支部的党员志愿者们带来了义务小家电维修、国防动员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现场,电饭煲、烧水壶、收音机等故障小家电在技术骨干的巧手中“重获新生”,累计修复家电20余件,服务居民200余人次。志愿者们还发放《国防动员宣传手册》,现场讲解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救护技能 。

“国防无小事,民生大于天。”南通市国动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如海说,南通市国动办始终坚守“国动为民”初心,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持续推进人防工程提质增效,不断拓展民生服务领域,让国防建设与民生服务同频共振,让“护民蓝盾”更加坚实温暖,为南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亚运 通讯员 孙放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