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万千读者和一座城市共赴“万期之约” 镇江“京江晚报万期读者嘉年华”见证时代温情与媒体坚守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5 18:29:00

镇江市民走过京江晚报10000期

初冬的镇江,暖阳透过薄云洒在镇江“京江晚报万期读者嘉年华”活动现场,为这场特殊的聚会披上了金色的外衣。11月22日至24日,“京江晚报万期读者嘉年华暨镇报优选2025暖冬特惠活动”在这里温暖举行。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11月22日,小雪节气。天空澄澈,暖阳流转,“朱方・恒顺里”《京江晚报》万期读者嘉年华暨“镇报优选”2025暖冬特惠活动,在这晴暖时光中启幕。

镇江市民在京江晚报前流连阅读

“万”,是计数单位里的浩瀚,是报纸油墨印刻的千言万语;“万”,更是时光里的相守,是朝阳与星辰交替间,报纸与读者的深情相伴、默然对话。这场集读者叙旧、好物惠民、艺韵飞扬于一体的嘉年华,既是对万期征程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相伴的美好期许。

连续3天,活动现场始终洋溢着欢声笑语,老读者与新朋友在此相聚,共同见证这份陪伴城市走过万期历程的报纸,如何在媒体变革的浪潮中坚守初心,续写新时代的媒体担当。

热心读者展示10000期京江晚报

时光展陈:万期报章刻印城市年轮

在精心布置的“万期之路”主题展区前,人流始终络绎不绝。58岁的读者戴明小心翼翼地用手机拍下晚报创刊号的版面,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她对这份报纸的特殊感情。“这是1998年7月1日出版的创刊号,”她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那时候我还年轻,现在都快退休了。这份报纸记录了我们这代人的青春,也记录了我们城市的发展。”

戴明的家中有一个专门的柜子,整整齐齐地收藏着这些年的京江晚报。“1999年澳门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镇江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她细数着每一个珍藏的版面,“这些不仅是新闻,更是我们共同的时代记忆。”更令人动容的是,戴明一家三代都是京江晚报的忠实读者,从她的父母到正在上大学的女儿,阅读晚报已经成为这个家庭传承的习惯。

在展区的另一端,75岁的老读者陈志华正戴着老花镜,仔细端详着2003年关于抗击“非典”的报道。“那时候,我们就是通过晚报了解最新的疫情信息和防护知识。”他说,“报纸在关键时刻给了我们力量和方向。”

镇江日报社社长鲜永超致辞

新闻足迹:笔墨为证记录时代风云

在展板前驻足的人群中,有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既是京江晚报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这份历史的书写者。

京江晚报记者翟进在2010年3月17日关于苏宁广场奠基的报道版面前停留许久。“那天采访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她回忆道,“从最初的奠基报道,到后来的建设进程,再到如今的繁华商圈,我们用自己的笔记录了一个城市新地标的诞生全过程。”翟进是京江晚报的第299期入职员工,如今已在这片新闻沃土耕耘了近26年。她说:“这一万期,不仅是报纸的发展史,更是我们新闻人的成长史,是这座城市的发展史。”

现场

在镇江日报社工作已25年的谢志斌,向记者展示了不同时期的版面设计图稿。“从最初的手工画版,到电脑排版,再到现在的融媒体制作,我们的工具在变,技术在与时俱进,但对新闻的敬畏之心始终未变。”他指着近年来获奖的版面设计说,“每一期报纸都是我们用心打造的作品,都凝聚着我们对新闻事业的热爱。”

童心接力:薪火相传续写温暖篇章

活动首日,京江晚报小记者义卖区成为最富活力的角落。镇江红旗小学三年级学生顾译心站在自己的摊位前,用清脆的童声吆喝着:“好看的图书,好玩的玩具,带走的是物品,留下的是爱心!”这个活泼的小姑娘告诉记者,她参加小记者团已有两年,通过京江晚报组织的各种活动,不仅锻炼了胆量,更懂得了奉献爱心的意义。

现场

“我们家订京江晚报已经十多年了,”顾译心自豪地说,“我最喜欢看‘爱心助学’的报道,看到那些困难学生在大家的帮助下能够继续上学,我觉得特别感动。”如今,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她自己也成为了爱心传递的一分子,“这种从读到做的转变,让我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

舞台区,翩翩舞苑的孩子们正在表演舞蹈《小河豚历险记》。这支以镇江长江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原创舞蹈,不仅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更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着环保理念。舞蹈老师翟彬彬告诉记者,这已是他们第三次参加京江晚报的大型读者活动。“2017年京江晚报20周年庆时,我们表演了《小小稻草人》,那时的孩子现在都已上大学了。如今这批孩子接过接力棒,继续用艺术的形式传播正能量。”

现场

新程启航:初心如磐再谱媒体华章

在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京江晚报的万期历程显得尤为珍贵。活动现场设置的“读者寄语墙”上,贴满了读者们的深情留言。“从青丝到白发,晚报伴我成长”“一万个日夜,一万份真情”“愿与晚报共赴下一个万期”……字里行间流淌的是读者与报纸之间难以割舍的情谊。

京江晚报总编辑张翀煜在活动现场表示:“一万期,对我们来说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要坚守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做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的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嘉年华还特别设置了“媒体融合体验区”,读者可以通过扫码体验京江晚报的数字化产品,感受传统媒体在新时代的创新探索。从纸质端到移动端,从文字报道到短视频,京江晚报正在以更加多元的方式,继续履行着记录时代、服务社会的使命。

夕阳西下,活动临近尾声,但仍有读者流连忘返。戴明在续订处办理完明年的报纸订阅手续后对记者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静下心来读一份报纸,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情怀。我相信,只要初心不改,京江晚报一定能陪伴我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这份历经岁月淬炼的报读情谊,正如展板上那句醒目的主题语——“万期映初心,暖城赴新约”,必将在每一个崭新的明天,续写更加精彩的温暖故事。

镇报供图、视频

通讯员   张立华  郭淑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