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成为作文的高手 也成为生活的高手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9 19:35:00
什么是写作文?每到写作文时,就感觉缺素材,缺细节,缺情感,缺文采,好像“一无所有”。但,真是这样吗?
11月9日,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泰州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小先生”庞余亮做客南京市鼓楼区图书馆“秋收阅读季”,和小读者们分享如何成为作文高手,也成为生活的高手。
![]()
庞余亮在分享中
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叶圣陶说过,写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写作文是“行”的事情,不是“知”的事情,要动脚才会走;要举手,才会摘取;要执笔,才会写作。而在庞余亮眼中,写作文是锻炼说话和书写的最好途径,好作文则可以称为是一种发明,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中,在1600次尝试之后才找到了钨丝。
庞余亮并非天生的写作奇才,高中时期的一个经历成为他写作生涯的转折点。作为住校生,他需带米返校,母亲为让他带上最洁净的米,反复筛滤,头发也被米灰染得灰白。这个饱含母爱的细节,让庞余亮收获了人生首篇满分作文。可此后,他的作文又陷入平淡。就在这个时候,语文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你是南瓜,就说南瓜的话,别学西瓜说话。” 是的,每个写作文的孩子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
庞余亮在分享中
让生活真情浸润篇章
“有一次……”“正如某位名人所说……” 你是不是也经常以这样的方式给作文开头?殊不知,这样的作文并不能让老师”另眼相看“,一篇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开篇前三行往往决定着文章的等级。
不少孩子每到写作文时,就感觉缺素材,缺细节,缺情感,缺文采,好像“一无所有”。但在庞余亮看来,并非生活缺少写作素材,而是孩子们缺少发现的眼睛。比如孙子嫌奶奶看电视的声音影响自己写作业,直到某天发现家中没了电视声响,才知晓奶奶看起了 “无声电视”。在这个生活片段中抓住其中的情感 “内核”,就能成为一篇好作文。
在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小先生》中,庞余亮记录了自己与学生教学相长的故事,其中不乏一些自己的尴尬经历。他以此提醒孩子们:不要害怕在作文中展现真实的自己,哪怕是尴尬时刻,只有从自己生命出发的作文,才更能打动别人。
![]()
图为活动现场
“338法”写作小妙招
作文中的想象来源于生活;若提笔无措,可从写信入手;风景作文中一定要有人的出现;人物刻画时一定要写出不一样的一面;写记叙文要学会找三个角,比如《背影》里的父亲、“我”和橘子……
这堂特别的作文课上,庞余亮不仅传授了许多写作文的小妙招,并现场以《妈妈出去了30分钟》为题,点评孩子们的作文思路。庞余亮还总结了”小先生的作文课之’338法‘“:想3个开头 ,“枪毙”第一个,在第二个和第三个之间选一个;利用草稿纸列三行提纲;如果有抒情,抒情部分的字数绝对不超过8%。
“写作文就像折叠纸飞机,只要我们有飞翔的愿望和行动,一张纸也能飞很高。”“小先生”的作文课,你学到了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视频|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