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南京

从南京玄武到中亚!这条“数字新丝路”闪耀进博会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1 23:03:00

近日,黄浦江畔再次吸引全球目光。进博会的启幕,宛如一扇徐徐打开的“双向开放”之门,连接中国与世界,汇聚机遇与未来。盛会背后,务实合作正落地生根。11月5日至6日,在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推介会暨中国(江苏)—中亚经贸合作交流会现场,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成为连接江苏与中亚的桥梁。这座坐落于南京玄武区的对外贸易展示窗口,已成为中亚国家和中国企业的“数字新丝路”。

与此同时,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融合场景化设计与AI云交互技术,在进博会中国馆1:1全真复刻远在南京的中亚商品展区,构建了与线下展陈完全同步的线上数字空间,参观者可沉浸式“云逛”,吸引了众多观众目光。作为南京的主城核心区,近年来玄武区紧抓“一带一路”重要倡议,发展数据、跨境电商、生物医药等产业,积极与中亚国家建立友城关系,在开放合作中实现共赢。


进博会上响起的“数字驼铃声”

本届进博会上,江苏举办了系列层次高、内容实、成果丰的重点活动。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推介会成为江苏在本届进博会的“重头戏”之一。

向前追溯,玄武区与中亚地区的合作篇章,自2023年就已开启。当年9月,江苏省政府代表团赴中亚展开访问交流,其间明确提出建设江苏中亚中心的战略构想。彼时,这一构想尚处于规划蓝图阶段,随后,江苏苏豪控股集团迅速投身于江苏中亚中心的建设与运营工作之中。2024年9月,江苏中亚中心正式启动运营,开启了区域合作的新征程。

2025年4月,在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发展成果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商务部正式批复同意依托江苏中亚中心项目,升级建设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今年6月,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会期间,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正式揭牌。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该平台正式登上国际合作的大舞台。

玄武区也凭借着与中亚地区合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战略的有力支撑,逐步成长为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

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自揭牌以来,已有 12 家中亚企业或机构入驻。本次进博会的推介会上,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州与江苏签署了投资发展中心入驻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协议。阿克莫拉州农业管理局还与苏豪亚欧互联科技集团、省班列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与此同时,江苏与中亚企业围绕食品、金属矿砂、医药材、金属采矿、工程机械、现代农业等项目进行密集磋商。进博会上的推介会刚刚结束,11月8日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工业与贸易部副部长伊尔扎特·卡西莫夫就马不停蹄地带队来到玄武,在平台为乌国贸易代表处揭牌。

据悉,苏豪控股集团还将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启动建设“中亚江苏中心”,构筑起境内外“双中心”高效联动、双向赋能的新格局。

星夜飞驰、跨越山海,平台见证着“一带一路”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正如哈萨克斯坦贸易和一体化部部长阿尔曼·沙卡利耶夫在活动中表示:“江苏企业是中亚地区的关键投资者,它们不仅提供了资金,还为我们的关务和物流数字化提供了先进技术。”


紫金山下一键链接中亚

这座联结江苏与中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占地2.3万平方米的空间内,中亚五国国家馆、国家商品展示馆、国际贸易机构代表处等多个功能区渐次铺陈。

以“推动贸易合作、促进产业协作、助力产教出海、加强传播交流”为定位,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集中呈现中亚五国特色文化、产业优势与优质商品,已吸引包括哈萨克斯坦贸易政策发展中心在内的26家中亚国家机构和企业在内集聚。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平台的触角在不断延伸。平台依托“苏豪云”“苏豪通”等数字化工具,为中亚企业提供“全托管”服务,助力其驼奶粉、蜂蜜、葡萄酒等特色产品便捷触达中国市场。同时,“丝路电商”已吸引超500家企业入驻,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1000家。此外,跨境保税零售中心也在积极建设中,未来将实现中亚商品的线下直采。

货通天下,离不开物流血脉的有力支撑。平台在新疆霍尔果斯、阿拉木图、阿斯塔纳、塔什干等地布局前置仓、海外仓与产业基地,形成覆盖中亚关键节点的“五星连珠”物流网络。2025年前三季度,江苏开行中亚方向班列1061列,占全省班列总量近六成。在新开拓的矿产进口路径方面,自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进口的铅精矿、锌精矿同比增幅超过300%,未来还将推动更多矿产与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跨越山河的“双向奔赴”

2024年,江苏省与中亚五国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2%,作为平台建设运营的重要参与方,苏豪控股集团对中亚贸易额更实现82%的快速增长,并在2025年前三季度继续保持58%的高增长。强劲的贸易活力带动产业投资迅猛增长。2024年,江苏对中亚地区协议投资额扩大至19倍,2025年前三季度再增13.6倍,显示出资本对中亚市场的坚定信心与合作前景的广泛认可。

数据的背后,是人与机构频繁往来的生动写照。

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自启动以来,已累计接待境内外团组500余批、近8000人次。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高级官员先后实地考察,充分体现中亚各国对平台作用的高度重视。此外,2021年至2024年间,江苏高校累计招收超过6000名中亚留学生,为深化双边人文交流与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站在当前的合作高地上,平台的目光已投向更远的地平线。

据了解以“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为契机,平台将继续深化建设。首先是积极申办中国—中亚博览会,将推动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阿斯塔纳“中亚江苏中心”实体化运营。平台将每年常态化举办江苏(中亚)进出口商品展,并于2026年6月在阿拉木图设展。

同时,将重点打造哈萨克斯坦汽车服务平台,深化乌兹别克斯坦桑蚕产业链合作,并积极参与中亚地区新能源、城市更新等领域的投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共同体。

在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方面,平台将推动双边高校合作设立“郑和学院”,扩大技能培训与中亚留学生招收规模,系统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合作不仅是货物的往来,更是文化与心灵的对话。 平台也将致力于打造中亚文旅“网红打卡地”,通过“双边文化周”、非遗展示、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多元形式促进民心相通。本月25日,平台将举办“2025长三角—中亚文化旅游推介会”,加快实现“文商体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如今,来到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穿过极具中亚风格的“中亚之门”,来访者可以在线下近距离了解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资源禀赋。

从紫金山麓到天山脚下,从地缘相连的天然纽带,到贸易畅通的枢纽平台,再到文化共鸣的精神桥梁。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这一服务国家战略的“桥头堡”,正在玄武区续写着新时代丝绸之路的故事。

通讯员 玄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闫春旭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