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绿茵场上的“成长密码”,江苏“校园足球”要踢出新高度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7 13:03:00
8月6日晚,2025年“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冠亚军决赛(第二回合)在苏州市体育中心打响。就在开赛的几小时前,距离赛场不到两公里的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校内,江苏省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刚刚落幕。会场与球场,一边是思想的碰撞,一边是青春的燃烧,共同勾勒出江苏校园足球发展的生动画卷。
从零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体教融合”正浇筑新绿茵通道
42年前,江苏4万多所中小学中,平均约600所中仅有一所恢复了足球项目,堪称“寥若晨星”。而今天,全省已建成376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2785所足球特色学校,数量规模居全国前列。连续28届举办的“省长杯”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构建起省市县校全贯通、大中小学全覆盖的金字塔体系,累计吸引超过100万人次青少年踏上绿茵场。从当年“贝贝杯”垫底的尴尬,到如今江苏U17男足全国冠军、U16男足体校杯夺魁、南通二中女足跻身全国前五,江苏校园足球实现了从荒芜到繁盛、从零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深刻转变。
“江苏将以‘体教融合’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金泉指出,江苏已成立省级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专班,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将形成合力,在政策、资金和师资等方面全面发力。江苏还将扩大“631”升学机制覆盖面,进一步打通足球人才升学通道。同时,省内高校将增设足球相关专业,借助“双一流”建设培育高端足球人才。
“推动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李金泉表示,各地中小学校作为校园足球的根基,更需要在人才培养体系上主动畅通足球人才升学通道。同时,要构建全域协同的合力,师、生、家、校、社五大主体联动,“唯有政府、学校、社会、师生、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齐抓共管、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为校园足球发展注入全方位、可持续的动力”。
苏州:推进幼儿足球启蒙工程,强调球品和人品并重
苏州作为江苏校园足球的先行者,展示了贯通全链条的人才培养体系。苏州高新区教育工委原委员严建春介绍,近年来苏州通过多维度改革打破了学段壁垒,实现初中球队整建制升入大学,为球员的成长开辟了通畅路径。高强度、高密度的比赛体系锻炼了球员的实战能力,仅2024年就输送6名小将进入“苏超”苏州队。
苏州大力推进幼儿足球启蒙工程,在28所区级足球特色幼儿园全面推行游戏化课程,让孩子在快乐中接触足球。省足协培训了30名一级教练员,并聘请江苏女足冠军运动员担任教练员,为幼儿园阶段的足球教育注入专业力量。同时,苏州不断完善本土技战术体系,强调球品和人品并重。得益于这一系列措施,苏州校园足球成果丰硕,已有80人入选国家训练营,44人获得一级运动员称号。苏州市财政、各区财政每年持续投入保障训练、赛事和教练奖金,为校园足球提供了坚实支撑。
南通:274场激战育精英,让踢球的孩子更优秀
与苏州精英化培养并重的模式不同,南通探索出一条普及与精英并行的路径。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杨立荣介绍,当地由教育、体育等七个部门组成联合领导小组,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校园足球工作。南通通过建设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设立训练营、开展班级联赛,实现了班班有球队、人人可参与的普及目标。
在普及的基础上,南通建立了完善的竞赛体系,每年118支县区冠军队伍展开274场高水平对决,参赛精英球员达2680人,近三年输送的职业球员中65%拥有市级联赛经历。2025年,南通有53名球员高考录取“双一流”高校,其中如东县岔河小学走出的足球少年曹俊杰虽然未能成为职业球员,却凭借足球锻造的坚韧品格考入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杨立荣强调,让优秀的孩子踢球,让踢球的孩子更优秀,是南通摸索出的宝贵经验。
“真正的强者并非赢下一场比赛,而是能够持续提升”
现场,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江苏体育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家宏在致辞中指出,在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的赛场上,516名参赛球员中来自教育系统的师生共有275人,其中学生217人、教职工58人,占比达到53.3%。来自校园的青春力量在赛场上顽强拼搏,这不仅展现了校园足球的整体发展水平,也生动诠释了“以体育人”的教育内核,折射出全省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王家宏认为,江苏校园足球政策层级清晰,省级统筹全局,地方因地制宜实施,各城市形成各自特色。无锡更注重职业俱乐部合作,苏州则强化升学通道建设,南通以普及为抓手实现人才梯队成长。尽管如此,他指出职业化通道仍不畅,优秀苗子向职业队输送受阻,需要学校与职业俱乐部深度合作,设立青训基地,互利共赢。他还建议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拓宽特招渠道,为运动员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
“足球短期成绩靠球星效应,中期发展靠青训和联赛水平,而长期的繁荣要靠足球文化和体制。”足球国际级裁判马宁认为,只有将体育文化将足球文化融入千家万户,才能让孩子们快乐单纯地踢球。他引用日本队在世界杯14秒被绝杀后的反思精神,强调“真正的强者并非赢下一场比赛,而是能够持续提升。”
江苏校园足球已经实现了从“稀星”到“满天星”的跨越。苏州用贯通体系令精英成长,南通以制度创新让踢球者成才。当53.3%的“苏超”球员来自校园,当幼儿园的球场传来欢呼声,足球的根基已经深扎。
推动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需要坚持的系统工程。唯有让每个球场都承载梦想,让足球文化真正融入教育和生活,江苏才能以“强者心态”直面挑战,为中国足球点亮真正的星火。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主持人 刘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