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常熟:从潮流符号,到城市引擎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6 09:39:00
当一条蜿蜒的虞山徒步路,与一条千亿级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开始同频共振,常熟向“时尚策源地”的跃迁,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10月15日,“时尚常熟”品牌暨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大会举行。面对传统产业带创新升级的时代命题,常熟交出了以“产城融合”为笔的崭新答卷。
“时尚常熟”品牌暨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大会
会场之内,顶层设计与市场力量在此叠加——现场发布《常熟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和《AI+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白皮书》;“时尚常熟”区域品牌LOGO正式发布;京东服饰产业带官方首店发布,蔻莎潮奢全国县域首店启幕;中影集团分别与苏州、常熟及苏州文投签约,“中意产业创新合作中心运营服务项目”“中欧品牌赋能战略合作项目”同步启动。项目、品牌、平台、政策同频发力,构成“引进来—做起来—卖出去”的闭环。
在“江南户外运动第一城”蓝图和“时尚常熟”品牌引领下,常熟向科技要动力、向时尚要魅力,这座“中国纺织产业基地”正向“全球时尚创意高地”加速跃迁。
山路织场景|让山水的流量变成产业的能量
《常熟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把路线写到了时间轴上:围绕基础设施完善、品牌赛事打造、产业集群建设等主轴,三年内新建、改建10个大中型户外运动基地,策划举办20场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赛事,引进不少于30家国内外户外运动企业,围绕户外场景组织300场以上促消费活动;到2027年,力争将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推上千亿元量级,锚定“江南户外运动第一城”。
《常熟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发布
这一张按季推进、可量化落地的“工程单”:先把场景搭起来,再把赛事引进来、消费带动起来、企业集聚起来、链条做强起来,最终把“场景热度”沉淀成“产业势能”。
答案其实已写在常熟的山水之间。周末的虞山“雄鹰线”人声鼎沸,11公里环山线自龙潭碧水起步,串联联珠洞、剑门崖等节点,形如振翅的雄鹰。线路不靠“网红滤镜”,靠持续迭代:从情侣主题“比翼双飞线”,到夏日溯溪、夜探龙潭、潮玩市集,各年龄层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仅今年上半年,“雄鹰线”区域累计接待游客约2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亿元。
虞山“雄鹰线”
更重要的是,这条山路的价值远不止于文旅“流量”。防风透气、耐磨轻便、快干防晒——这些原本停留在实验室里的功能指标,正在登山客的真实体验中被反复校验并快速回流到生产端。山下的常熟,集聚5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织就“纤维—面料—成衣—品牌”的完整链条,“小单快返、柔性定制”的制造能力,让一个爆款灵感从山顶的瞬间被迅速转化为样衣,再滚动放量生产。游客的徒步路线,与庞大的工业产线,在此完成了意想不到的汇合:场景把需求点燃,产业把供给做实。
一条山路与一条产线的闭环,正是三年行动计划要创新、扩展、升级的“常熟方法”。
AI织全链|让设计、生产、营销跑在同一条高速带上
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编制的《AI+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白皮书》,从产业经济、宏观政策、核心技术、数据要素与前沿应用等维度,系统剖析了人工智能如何重塑纺织服装的价值链条,为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方法论底座与路线指引。在这一套“顶层设计”之上,常熟同步把模型、工具与场景摆到位,让“可落地、可复用、可放大”的路径清晰可见。
《AI+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大会现场,全球首个专注于纺织服装与时尚领域的AI大模型——SKAI发布,指向“设计—生产—营销”全链路的智能化提效:既要快,更要准,还要美。
会场对面,户外时尚科技主题展把这一AI大模型“蓝图”摊在操作台上。上海(数绱)信息科技公司把“AI+3D”搬到现场:机械臂对鞋服进行扫描,屏幕上高精度模型即时生成。营销总监杨仁军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传统3D视频一秒大几百元、周期需1—2周;如今,使用AI+3D技术制作一条十几秒、可用于电商详情页的3D视频,总成本仅约两百元。”公司总经理茅旭超表示,将在常熟落地“智能制造、数据采集、数据训练”三大中心,依托本地产业带训练“产业带大模型”,把工具变成生产力、把效率变成能力。
纺织服装与时尚领域SKAI大模型展示
隔壁展位的常熟数动智能科技则把“设计端的快变量”做成“长期资产”。大屏幕前,只见设计师点几下鼠标,数字模特的衣服瞬间自动搭配、色彩面料一键切换,不同廓形、不同风格实时呈现;另一侧屏幕上,则循环播放着AI+3D生成的数字走秀动画——模特无需真正上台,整场发布会可以在虚拟空间完成。这不是“炫技”,而是他们正在交付的一整套面向服装设计与打样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全流程数字化服装设计展示
常熟数动智能科技总经理黄继锋强调,3D数字技术的核心,是为企业构建“数字设计资产库”:将面料物性、版型廓形、工艺路径系统化沉淀,数字模特+数字样衣+线上走秀可替代部分线下样衣与发布流程。更难得的是,它并非大企业的专享。这套方案极大地降低了技术门槛,其人性化的设计旨在激发而非限制创造力,让设计师无论是独立完成打样还是融入团队协作,都能更专注于创意本身。
3D服装搭配软件
而“龙头”企业的实践,已把“新工具”升级为“新范式”。波司登首款AI设计的单壳冲锋衣在2024年量产落地,将头样开发时间从约100天压缩至27天。当内容“分钟级出片”、样衣“云端迭代”、终端“即时转化”成为现实,设计—生产—营销不再是串行的三段,而是同步加速的一条带:时间结构与费用结构被一起改写,品牌的反应速度与迭代速度,开始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
在波司登创始人高德康看来,“时尚常熟”不仅是一张城市名片,更是一种产业协同的底层机制。“‘时尚常熟’品牌LOGO能统一形象、提升辨识度,更能凝聚本土企业形成品牌合力,协同开拓更大市场、增强竞争力。波司登将充分发挥品牌国际影响力,把‘时尚常熟’带向世界。”高德康说。
营商织共鸣|让懂产业的城市,遇见敢创新的企业与人才
任何产业的跃迁,都离不开软性的环境与人才的厚度。骆驼品牌服饰是这场大会的深度参与者,也是今年常熟主动“请进来”的重要力量。
今年3月,作为国内冲锋衣头部品牌,广东骆驼服饰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落户常熟服装城,打造企业第二总部项目,重点布局户外运动服装面料研发、生产与销售。这一落子,意味着常熟不仅是在“引品牌”,而是要在冲锋衣等高机能户外品类上抢占产业制高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阵地。
大会现场,骆驼服饰常务副总经理周晓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合作的关键:“选择常熟,除了这里产业链完整,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地的政府部门很懂服装产业。在前期洽谈过程中,他们描述的未来场景和我们企业的规划非常契合。常熟不仅懂企业在想什么、要什么,还能把话说到点上、把事落到地上,这种服务能力让我们感到安心。”
城市层面的表达与企业的落子彼此印证。常熟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伟在大会致辞中说:“常熟的时尚,是一种‘根植于历史、绽放于当代’的自信风范。”他强调,“时尚常熟”不仅是一句口号,也是常熟追求全新生活方式、向上文化力量的宣言,更表明常熟致力于打造一个既有“烟火气”、又有“国际范”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的决心。
态度与方法同频,营商与服务同向。“人从哪里来、如何成长、成长成谁”,答案也在今天落地。
大会现场,北京服装学院国内合作与教育实践部部长续延指出,常熟拥有“非常好的时尚产业基础、成熟的市场载体和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北服与常熟将启动“时尚产业高级人才培养计划”,由校内外顶级产业师资面向企业家、主理人、设计师开展定制化、专业化培训,着眼未来5—10年的中高端人才供给,把“策源力”真正补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同一条线上。
北服-常熟时尚产业高级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仪式
策源织未来|当城市给出舞台与路径,创意就能走向品牌与产业
当营商环境、城市愿景与人才体系形成合力,“制造地”就开始具备“策源地”的底色。
把视野稍稍拉远,更能理解“今天为何顺理成章”。常熟从“碧溪之路”起步,织就“纤维—面料—成衣—品牌”的完整链条,年产值超千亿元;这里不仅是波司登等龙头的诞生地,也为安踏、Lululemon等国际品牌供应高端功能面料;5000多家企业、年产服装超5亿件,“小单快返、柔性定制”成为制造标配,线上线下“双千亿”市场并进——规模从来不是终点,而是进化的起点:从“做得多、做得快”,到“做得准、做得新”,再到“做得美、做得强”。
10月14日圆满落幕的2025“常熟杯”时尚设计大赛,正是这条进化之路的生动刻度。这项已深耕十六载的行业标杆赛事,今年更是吸引了135名国际独立设计师与200多所高校的1000余名学生参与,职业设计师与海外选手占比创新高。
柳沭焓获得2025“常熟杯”时尚设计大赛“天衣奖”金奖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2025级研究生柳沭焓从15位决赛设计师中脱颖而出,摘得“天衣奖”金奖。她说:“非常感谢‘常熟杯’可以搭建这样的平台,让青年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有一个落地的舞台,也让更多设计能够实现商业化发展。我也会慢慢地去成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将自己的一些获奖作品去进行一个商业化的呈现。”
当青年创意拥有可展示的舞台、可转化的路径、可落地的机制,创新的“火种”便能从图纸跃入市场,完成从灵感到商品的闭环——这,正是“策源地”最坚实的含义。
从一条山路到一条产线,从一纸计划到一座展馆,从AI的大模型到门店的即时转化,常熟把“看得见的热闹”做成了“摸得着的长效”。三年之后再回望,也许我们会更笃定地说:这张“时尚常熟”名片,不止好看,更好用;“策源地”三个字,不止是一句标语,而是落在产业的链条里,落在品牌的迭代中,落在每一位敢于创造创新的人手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