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蟹肥正当时——沙家浜镇以全产业链锻造“金”蟹品牌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9 12:19:00
十月的阳澄湖畔,晨雾尚未散尽,沙家浜镇的养殖塘口已泛起粼粼波光。一只只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大闸蟹在清澈水中缓缓爬行,即将踏上从江南水乡到全球餐桌的旅程。
这里是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范围内的最大产区,750亩围网水域与3.14万亩高标准池塘交织成一张“黄金渔网”,年产大闸蟹2812吨,年产值突破8亿元。这串亮眼数字的背后,是一条从育苗到餐桌、从塘口到海外的现代化全产业链在高效运转。
![]()
湖强农业推出蟹肉月饼等大闸蟹深加工产品
![]()
沙家浜镇产的大闸蟹体大肥腴
育好“第一粒苗”:源头把控品质根基
沙家浜镇坚持“种苗先行”理念,联合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力量,积极引进和推广“长江1号”等优质河蟹新品种,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在盐城等地建立稳定的幼体供应基地,推动苗种良种化、规模化、可追溯。
在常熟市金唐市水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龙自1986年便投身水产养殖,他在接受采访中称:“养蟹就像养小孩,从出生到长大,每一步都要精心呵护。”正是这份执着,让企业从种苗抓起,构建“繁育推”一体化体系。公司在盐城射阳建设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繁育基地,苗种运回后在自有扣蟹基地实行分级驯养、科学投喂,确保成活率与健壮度。据企业介绍,其年均培育优质扣蟹约250万只,不仅满足自养需求,也向周边养殖户稳定供苗,带动区域种苗质量整体提升。
![]()
沙家浜镇是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范围的最大产区
依托本地资源,企业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市场”的经营模式,成功打造水产品“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与300多户渔民建立了互惠互利、互助互帮的稳固关系。张建龙表示:“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从育苗到销售的‘一条龙’养殖生产线。”
科技赋能生态养殖:智慧管理守护一池清水
好水养好蟹。沙家浜镇全面推广“1258”生态养殖模式、尾水净化等八大创新技术,成功实现养殖的绿色转型与高效发展。通过采取复合型水草栽种、多品种套养、优质蟹种低密度放养、优质饲料的精准投喂、水质综合调控等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实现池塘河蟹亩产200斤以上,其中精品蟹比例达到50%以上,亩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
![]()
金唐市水产的工人正在捕捞大闸蟹
在苏州湖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4小时水质在线监测系统、AI智能驱鸟、无人投饵船等科技手段已深度融入日常管理。水质传感器实时采集溶解氧、pH值、氨氮等数据,一旦异常自动联动增氧设备,确保水体“活、嫩、爽”。
企业引入“AI智能识别+激光驱鸟”系统,通过摄像头识别苍鹭、黑水鸡等侵扰鸟类,自动发射绿色激光进行无害驱离。相比传统煤气炮和反光带,该方式低噪环保、全天候运行,已在多个塘口推广应用。
今年,“江苏常熟大闸蟹科技小院”正式成立,成为全国285家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之一。小院聚焦大闸蟹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在低碳饲料研发、数字化养殖、残次蟹精深加工等领域取得突破。目前已示范推广新技术8项,培训农户超1200人次,技术服务覆盖超3万亩,亩均增收超千元,为养殖户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严控质量安全:全链条监管赢得全球信任
“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张建龙的女儿张斌接棒企业后,将质量管控延伸至整个生态链。据企业介绍,公司所用自培苗种均来自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定点育苗基地的“放心苗”,从源头确保种源纯正、健康可控。
![]()
张建龙(右)和女儿张斌(左)
进入培育阶段,企业对养殖水域、水草种植、饲料投喂等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并通过生物制剂科学调控水质,严格执行生态养殖规范。每一只出口大闸蟹,都承载着从塘口到海外的全链条品质承诺。
从蟹苗投放到捕捞上市,全程接受常熟海关的监管与指导。企业自2002年起开展出口业务,多年来持续纳入海关出口备案管理体系,养殖区域、面积与产量数据精准匹配,实现全过程可追溯。海关还协助企业优化备货、申报、检测、装运等环节的衔接,制定全流程最优方案,确保合规高效通关。
“二十多年来,几百次检测,我们全部都是合格的。”张建龙自豪地说。企业出口的每一只大闸蟹,均严格遵循GAP良好农业规范、绿色食品标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重量达到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A类标准,真正代表“阳澄湖”品牌出海。随着今年有望恢复对香港地区的出口,公司全年出口批次预计将突破50批,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延伸产业链条:品牌出海与价值跃升
一只大闸蟹的价值能走多远?在沙家浜,答案早已超越“清蒸”。今年8月,苏州湖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顺利通过海关出口备案,成功获得加工食品出口资质,成为苏州地区目前唯一一家同时具备生鲜阳澄湖大闸蟹和熟制大闸蟹出口资格的企业。这一突破,意味着充满江南风味的地产美食不再仅以活蟹形式走出国门,更以熟醉蟹、香辣蟹等崭新样态“飞”向世界。
企业引进冷冻冷藏设施、微波低温杀菌设备,建设恒温净化暂养水池和初深加工洁净车间,从营养保留、风味锁鲜到生产效率,全面提升加工能力。依托标准化工艺,湖强农业成功开发出熟醉蟹、蟹粉蟹黄、蟹肉月饼、香辣蟹等一系列即食即烹产品,既传承了阳澄湖蟹的膏脂丰腴,又契合现代消费者对便捷、安全、高品质食品的需求。
出口资质的获取,为沙家浜大闸蟹产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据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去年首次尝试活蟹出口,销量约1吨,主要销往日本和港澳地区;今年取得加工食品出口资质后,海外订单持续增长,预计活蟹出口将突破10吨,熟制蟹制品出口量可达5吨以上。
“通过高效冷链空运,上午在沙家浜发货,次日下午客户就能尝到来自阳澄湖的鲜香。”企业负责人表示。最快隔日送达东南亚市场的物流效率,让“江南之味”真正实现全球鲜达,也标志着沙家浜大闸蟹产业迈入“生鲜+熟制”双轮驱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阶段。
“我曾叮嘱女儿,不管形势怎么变,都要踏踏实实养蟹。”张建龙的这句话,不仅是一份家训,更道出了沙家浜蟹农坚守品质、诚信经营的共同信念。从一湖清水到全产业链,从塘口养殖到品牌出海,沙家浜正以一只蟹串珠成链,以一条链激活一方水土。科技为舟,诚信为帆,这条熠熠生辉的“金链子”,正载着江南的秋日鲜味,驶向更加广阔的蓝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赵旭
视频 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