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苏州

2025年“生命科学与医学前沿交叉”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在苏成功举办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4 19:42:00

11月20日,“生命科学与医学前沿交叉”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在苏州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联合指导,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苏州大学承办,苏州医学院协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詹启敏,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金松,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明荣,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夏永华,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调研员倪川明,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院长田梅,亚盛医药研发部执行总监刘浏,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胡士军以及全国150余位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博士后合作导师及青年学者代表出席本次活动,以“生物医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主题,共话学科交叉新路径,共谋医学发展新蓝图。

会议开幕,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明荣致辞表示,苏州大学始终聚焦人才培养与机制创新,持续为青年科研人才搭建成长平台,希望以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为纽带,促进科研思想碰撞,助力青年学者在学术道路上深耕致远。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金松介绍了全省聚焦人才强省战略的系列举措与成效。他强调,江苏将持续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力度,以坚实的人才基础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寄语苏州大学进一步强化青年人才培养,鼓励广大博士后在江苏这片创新沃土上实现价值、成就梦想。

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执行院长李斌主持开幕式并全面介绍学院发展情况。他阐述了苏州医学院百年医学教育积淀,介绍了“四方共建”以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阐明了学院未来在校地融合、名城名校联动方面的发展方向,将努力为苏州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注入新动力。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詹启敏以“科技创新与医学进步”为题,深刻阐释医学新时代使命与大健康新内涵,直面人口老龄化等健康挑战,强调“四个面向”对引领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剖析医学发展规律与生命科学前沿范式,展望人工智能赋能临床诊疗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强调了基础医学与原创性科研的核心价值。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院长田梅聚焦“人类表型组时代的核医学新发展机遇”,系统阐释人类表型组计划对精准医学的重要意义,结合核医学技术优势与诊疗特点,描绘学科交叉下的发展新前景。

亚盛医药研发部执行总监刘浏以“创新药物研发—从学术实验室走向市场”为主题,分享了企业的发展现状、企业战略、创新管线以及耐立克-奥雷巴替尼、利生妥的研发历程,并介绍了利沙托克拉的最新临床进展。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胡士军围绕“人源疾病模型与心血管研究”,聚焦全球首要健康挑战的心血管疾病,详解团队利用人源疾病模型开展的研究进展与突破成果。

当日下午,三场分论坛同步开展深度交流。“分子影像与精准诊疗”分论坛由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史海斌教授主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浦侃裔校长讲席教授、东南大学梁高林教授、南京大学叶德举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孙耀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苗庆庆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张燕教授、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博士后张誉荠等围绕“重塑生物医学的光学成像技术”“基于CBT-Cys点击反应的成像分析”“体内可控组装化学与分子诊疗”等前沿主题分享研究成果。

“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分论坛在浙江大学药学院侯廷军教授的主持下,侯廷军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志建研究员、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冯志炜教授、浙江大学药学院潘培辰研究员、浙江大学药学院博士后赵博伟、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博士后莫欧阳等聚焦“基于生成式AI和大模型的药物设计方法研究”“物理与数据双驱动的含卤药物设计”“基于AI的抗体从头设计与功能验证”等热点方向展开深入探讨。

“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创新”分论坛由苏州大学癌症研究院周哲敏教授主持。周哲敏教授、复旦大学张志杰教授、复旦大学崔杰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吴爱平研究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郑厚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杜文斐等围绕“跨越十万年的口腔微生物组演化图谱”“疫苗效果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以EV-A71疫苗为例”“Beyond Pathogens: Genetic Legacy of Endogenous Retroviruses”等议题交流学术见解。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博士后之间学术交流,更为推动医学与分子影像、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平台,为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激发临床与科研协同创新活力注入了强劲动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