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暴雨后这些地方危险!警惕“鼠尿病”,严重可致命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9 20:30:00

有人赤脚下田接触到老鼠尿液后被送进 ICU,有人因饮用未经清洗的罐装饮料感染“鼠尿病”不幸离世……近日,“鼠尿病”引发广大网友关注。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中医师黄洋告诉记者,“鼠尿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通常情况下,这些细菌不会直接接触人体,但遇到洪水或降雨量增多时,病原体就会流入水坑。”由于近期降雨频繁,他提醒公众要警惕被污染的积水,防止感染。

图源:视觉中国

暴雨后需警惕“鼠尿病”?

接触污水或引发致命感染

近日,“鼠尿病”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热议。起因是马来西亚一名男子疑因饮用未清洗的罐装饮料,染上鼠尿病,4天后不幸离世。

黄洋解释,“鼠尿病”其实就是钩端螺旋体病,这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

钩端螺旋体是 “鼠尿病”的病原体,其主要宿主是哺乳动物,鼠类、牛、羊、狗、蝙蝠等都有可能携带这种病原体。“寄生在这些宿主动物体内的钩端螺旋体,会随着它们的尿液排出体外。只要人体接触到这种细菌并让其侵入体内,就可能被感染。”黄洋还提到,传播疾病的不只是尿液,动物的血液、唾液等也可能导致疾病传播。

“通常情况下,这些细菌不会直接接触到人体。”黄洋表示,暴雨过后,容易形成水坑或引发洪水,原本停留在某处的钩端螺旋体可能会随着流动的水移动、扩散,进而加速传播。这时,人们如果从事下田劳作、抗洪救灾等活动,或者在含有病原体的水中游泳、嬉戏,钩端螺旋体就可能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引发感染。

除了经皮肤和黏膜感染外,饮用含有钩端螺旋体的食物和水,也会通过消化道导致人体感染。另外,被感染了钩端螺旋体的动物咬伤后,病原体可直接进入人体,同样会造成感染。

黄洋告诉记者,感染“鼠尿病”后,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包括发热、头痛、全身酸痛、恶心等。但一旦发展为重症,就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灭鼠、避疫水、重防护

专家详解“鼠尿病”预防关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为459例,无死亡病例。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在我国流行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夏秋季。

记者查询发现,国内此前也有相关病例报道。2024年9月,广东一位30岁男子在暴雨后赤脚下田劳作,几天后出现发热、全身无力、头痛等症状,经紧急送医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医生推测,他可能是接触了被老鼠尿液污染的积水,进而受到感染。

黄洋指出,若患者有明确的疫水接触史,之后又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需高度怀疑钩端螺旋体感染。治疗的关键是早期使用敏感抗生素杀灭病原体,此外还可以采取退热、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措施,同时也能配合中医中药治疗,以达到驱邪扶正、益气固表的效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 “鼠尿病”呢?黄洋表示,预防该病的核心是切断传播链,具体可通过灭鼠减少传染源;暴雨天非必要不外出;高风险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在野外和农田作业时,避免接触疫水及污染物。他特别提醒,若有疫水接触史且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千万不能忽视,要及时就医、尽早治疗,防止病情发展为重症。

近期降雨频繁,黄洋提醒,除了“鼠尿病”,此时还易引发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痢疾、诺如病毒感染等,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此外,还需警惕蚊媒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蜱虫传播的布尼亚病毒感染等,要做好防蚊虫措施;对于湿疹、皮炎等皮肤病,则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出现不适,要尽早就诊,避免病情加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万惠娟

校对  潘政